第52章 三下乡(1 / 2)

在忙碌的学业与校园活动中,官凡舒的大一生活悄然步入尾声。充实的日子里,她在文艺部工作得有声有色,也在各种活动的磨砺中飞速成长,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而在遥远的军校,顾靖的训练依旧紧张而忙碌。当官凡舒得知军校没有暑假时,满心的期待瞬间落空,嘴巴不由自主地撅得老高,心里满是失落,小声嘟囔着:“怎么连暑假都没有呀,好想和顾靖见见面。” 可尽管有些小情绪,她也明白顾靖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只能将这份思念默默藏在心底。

期末考前两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校园的小径上,官凡舒正忙着复习备考,突然接到郑瑜妍老师的通知,让她去办公室一趟。官凡舒怀着一丝疑惑,快步走向办公室。

“凡舒,快进来。”郑瑜妍老师微笑着招呼她,脸上满是亲切。待官凡舒坐下后,郑老师接着说:“假期学校有组织‘西部三下乡’活动,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我觉得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跟着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一起去,既能学习不少东西,还能开拓开拓视野,对你肯定有很大帮助。我也会作为带队教师干部一同前往,路上也能照应着大家。”

官凡舒眼睛瞬间一亮,原本因考试临近而略显疲惫的脸上,焕发出兴奋的光彩,连忙点头答应:“真的吗?郑老师,我愿意去!我一直都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去看看外面不同的世界,还能和学长学姐们学习经验。” 她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想象着即将踏上的未知旅程,心中满是期待。

从办公室出来后,官凡舒迫不及待地和朋友们分享这个好消息,大家都为她感到高兴,纷纷叮嘱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多拍些照片回来。接下来的两天,官凡舒一边抓紧时间复习迎考,一边在心里默默规划着下乡的行程。

期末考试结束后,官凡舒就开始着手准备行李。她翻出自己最舒适的运动鞋,装上一些常用药品、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还特意带上了一个笔记本,想着要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出发前一天,她再次确认了所有物品,心情既紧张又激动,难以入眠。

出发那天,校园广场上热闹非凡。官凡舒拖着行李箱,和同学们有说有笑。郑瑜妍老师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集合,她作为正科级干部,在学校里可是出了名的能干,这次带队,大家都觉得特别安心。“同学们,这次三下乡,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郑老师的声音坚定有力,官凡舒听了,心里更是充满了干劲。

上了大巴车,官凡舒靠窗坐着,眼睛一直盯着窗外。车子一路从城市驶向山区,景色从高楼大厦变成了连绵的大山。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那个被大山环抱的小村庄。

村子不大,房屋大多是低矮的砖房,错落分布着。村口,村长带着几个村民早已等候多时,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郑老师和村长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安排大家去住处。这次三下乡,A大做了充分准备,当地乡镇政府也全力支持,所以大家的吃住都安排在了村委会。虽说条件比不上学校,但收拾得干干净净,住起来倒也舒适。

第二天一大早,官凡舒就和分到支教组的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三学姐蔡悠悠,一起去村里的学校。学校离村委会不远,走几步就到了。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几排红砖房,不过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条件虽然简陋了些,但该有的都有。”蔡悠悠笑着说,官凡舒也跟着点头。她们和学校老师交流了一番,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教学资源确实比不上城里,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特别高。

回到村委会,官凡舒和蔡悠悠就开始备课。两人坐在办公桌前,一边翻着教材,一边讨论教学计划。郑老师也过来帮忙出主意:“孩子们基础不一样,你们上课的时候可得多注意。”说着,还把自己以前支教的经验分享给她们。在郑老师的指导下,备课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支教第一天,官凡舒早早来到教室,孩子们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了。看到她进来,一个个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这几天的老师,官凡舒。”官凡舒笑着打招呼,孩子们也齐声问好,声音清脆响亮。

这堂课,官凡舒教孩子们朗诵古诗。她一句一句地示范,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官凡舒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蔡悠悠那边则在教写作,她带着孩子们观察校园里的小花小草,引导大家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孩子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写出来的作文充满了童趣。

除了支教,官凡舒还参与了农产品溯源推广的工作。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跟着当地的农户,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农户们热情地介绍着,官凡舒一边听,一边认真做笔记。“这西红柿,我们都是用农家肥种的,口感特别好。”农户大叔笑着说,官凡舒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确实和城里买的不一样。

回到村委会,官凡舒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推广这些农产品。有人提议拍短视频,有人说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郑老师在一旁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推广方案很快就定了下来。

在参加农事活动的时候,官凡舒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有一次,大家跟着农户去果园摘苹果。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看着就让人眼馋。官凡舒拿起篮子,学着农户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苹果摘下来。“摘苹果可得轻拿轻放,不然容易碰伤。”农户大妈耐心地指导着,官凡舒学得很认真,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官凡舒和村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她经常去村民家里串门,帮忙做做家务,和大家聊聊天。村民们都特别热情,有什么好吃的都拿出来分享。有一次,一位老奶奶拉着官凡舒的手说:“闺女,你们能来,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官凡舒听了,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