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徐大人,若你能解我心中之惑,或许,我会考虑‘自愿’成为你的英魂。”
徐禁欢眉头一挑,心中暗自盘算:“这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既然他这么说,不妨听听看。”
于是,他点了点头:“说来听听。”
荀彧望向远处,眼神变得深邃:“我辅佐曹孟德,初衷是希望通过他的力量来兴复汉室。然而,随着他权力欲望的膨胀,逐渐走向了篡汉的道路,我又应该何去何从?”
荀彧的话语在空气中缓缓飘散,徐禁欢揉着太阳穴,眼神里闪过一丝玩味,却又迅速被严肃取代。
“这个问题你都想不明白我又如何能为你解答?”
荀彧放下鱼竿,站起来转过身,目光直视徐禁欢,仿佛要看穿他的灵魂。
“徐大人,或许旁观者清。荀某人只是心中迷茫,寻求一解。”
徐禁欢耸了耸肩,手指轻轻敲打着剑柄,“迷茫?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何时停下过?那你何不问问自己,汉室是否真的还有复兴之日?”
荀彧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挣扎,那是对过往信念的动摇,也是对未来道路的迷茫。
徐禁欢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忖度,这文若兄,怕是真被自己那句话给问住了。
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决定再添一把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改朝换代,不过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挡。螳臂当车,那可是死路一条。”
荀彧闻言,身形微微一震,眼神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他何尝不知这道理,只是心中那份对汉室的忠诚,让他难以释怀。
徐禁欢见状,心中一笑,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荀彧。
他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荀兄,你乃智者,当知时务。与其螳臂当车,不如顺势而为,或许还能在新朝中谋得一席之地。”
荀彧沉默片刻,终于缓缓开口:“徐大人言之有理,只是荀某心中仍有不甘。”
徐禁欢揉了揉太阳穴,笑道:“不甘?他丫的,这世道哪有那么多如意之事?”
荀彧闻言,苦笑一声,心中那份迷茫似乎渐渐散去。
他看向徐禁欢,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顺势而为!徐大人,多谢点醒。”
徐禁欢看着荀彧眼中那抹新生的坚定,心中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一番话终于撬动了这块顽固的石头。
正等他主动送上英魂时,却不料荀彧的态度突如其来地来了个急转弯。
“徐大人所言极是,然荀某心中,汉室之魂,永不熄灭。”
荀彧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一日为汉臣,终生为汉魂。顺势而为?荀某不能苟同。”
徐禁欢一愣,揉太阳穴的手僵在空中,心中暗叫不好。
荀彧怎地如此固执?
他丫的,简直与《三国演义》中一样,宁死也不肯顺势而为。
于是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其实忠于汉室也好,投靠魏国也罢,并无对错之分,只是选择不同。”
荀彧听后,缓缓说道,“既如此,便以武力决一胜负吧。”
他语气中没有丝毫波动,仿佛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话音未落,荀彧身形一动,已摆出了迎战的架势。
姓名:荀彧,字文若
生命:9200(土)
武力:48(王佐之剑*20)=940(杀伤力)
智力:98(命中率+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