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已然熟悉,却不知军旗成为之前李标、朱燮元之流拿来攻击梁山的罪状。鲜红旗帜上明黄色图案亮瞎你眼珠子,明黄色僭越皇权犯下大忌。
本朝较严格的颜色禁忌发端于朱重八,他颁令“柳黄、明黄、姜黄诸色亦应禁之”,禁止臣民用黄色,连生活用品都一律“不得用黄”,黄色终于成了皇家专用的禁色,尤其明黄。
再后来用金色代替明黄色,如此便敢四处招摇过市。可问题来了,看你顺眼的只道是金色,看你不顺眼的就敢说你用的黄色。也是,金黄金黄,金与黄可不同气连枝么。于是就被朱燮元等人抓住辫子一通整。
姥姥的,真正是hR离职---不干人事。
这回改了,不改不行。不红不为红旗,鲜红底色坚决沿用。图案文字改月白色。此间有深意:鲜红代表日,月白代表月,日月为明。哈哈,无懈可击!反对梁山司就是反明,你奶奶的就是反贼。
天启帝对旗帜旧案大度宽容实出于《大明坤舆图》的功劳。
“忠贤啊,把《坤舆万国全图》和施州进贡的《大明坤舆图》给朕并排挂上!”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就该扔。货色最怕比较,两样东西摆一起,一眼就分出优劣来。
“叫兵部差人誊三份。一份兵部自留,一份你用,一份交内阁。”--“忠贤啊,叫你的耳目多留意曹少此人,此人一些做为吵闹颇合朕意。”
说实话,魏忠贤以为曹少此人并无作为,本不该入得君臣法眼。主子的‘吵闹’二字却十分传神,正是他的一些吵闹确实招人喜欢。其中最先最引发君臣好感的,是他喊出的‘打倒孔家店’之惊天骇俗口号,虽然之后不了了之,未能贯彻到底。
在明朝有灭儒,是为皇权与相权、皇帝与文管集团斗争的一项具体表象。整个明朝有过几次打击孔老二。朱元璋就曾狠批过孟子,因为孟子宣扬自由主义,孔孟之道的孟子思想在洪武朝被严厉打击过。然后是天降猛男嘉靖,这位道爷不愧是道门中人,敢乱我道心便出手弄你。叫你科举出身的这帮文人文官集团天天的拿孔老二这套理论忽悠百姓扰乱道心!嘉靖道爷先后两次出手捣毁东林书院前身龟山书院,推倒孔老二立像,将孔老二夺爵去封,文宣王,你也配!只准予保留了‘大成至圣先师’称号。其实按嘉靖本意‘至圣’二字都得给剥夺了,只是听人劝吃饱饭么,最后给保留下来。在嘉靖年你上山东曲阜去看,孔林之上就一个盆,写着大成至圣先师的盆,没有孔子立像受人朝拜。
这事嘉靖做得比较猛,推倒孔子碑不过瘾,还推倒了孔子像。那么道爷如此之壮举为何不为人知呢?因为舆论和笔掌握在文人手里,正史上给刻意掩盖淡化了。
由此一说,天启帝对曹少情有独钟便不奇怪了,实则是曹少说出了天启帝不方便说的,干了皇帝不方便干的。
“忠贤啊,你府上的马桶水箱可有漏水?”
魏忠贤瞬间头皮通电般炸麻,匍匐于地:“奴婢罪该万死!”
“你何罪之有啊?”
听音辨真,识得皇帝完全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抬头仰望龙颜,道:“奴婢有罪,罪在奴婢家中的不漏水,罪在惹皇后娘娘烦心。”
天启帝令魏忠贤爬起来说话,乐呵呵道:“你辛苦一趟,把你家里好的给坤宁宫换上。别舍不得!”
魏忠贤乘快马取来自家的水箱软木塞,整理下衣冠,叩响坤宁宫的门。
皇后张嫣敬他是内官第一人,亲自迎过来,“魏公公免礼,近前说话。”
魏忠贤垂头,把脸藏起来,站着不动,“奴婢一身的尘土满脸的泥垢,不敢玷污娘娘的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