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谈生意(1 / 2)

膳堂不大,圆桌占去了大半。膳堂间所吊纱幔外有间大堂,布置简约不知为何用。

主客入席后,谷子才知这顿饭局只有四人:东家、掌柜子、李尚,还有自己。主人与李尚把谷子让到首席,请了唇红齿白、面皮白净的小厮立于身边帮着摇扇斟酒。三个男子各引美貌侍女服侍饮酒。

谷子浑身不自在,对李尚悄悄说道:“施州可没这个规矩,我穷苦人家出身,享不起这福。”

东家耳尖,一字不落听得真切。笑道:“此处不是施州,还请杨部长宽心,讲个入乡随俗罢。”

谷子把眼往李尚看,李尚点头道:“部长在梁山辛苦,今晚难得轻松自在。听东家的,恭敬不如从命吧。”

时年尚白,四个身披半透明薄纱的侍女把饭前香茗献上来。李尚浅浅喝上一口觉满口流香。莫不是杭州狮峰龙井。难得!今晚饭局规格不低。只是,昌府东家是何路数?此番他有事相求谷子姑娘,我且察言观色。

李尚不自觉摸了摸袖子里的银票,东家刚才过来请他赴宴时赠了1000两。他不肯受,定要让东家把话说清楚,东家这才告诉他,有事要麻烦他牵针引线。

先上的冷菜,有干果四品:蜂蜜花生、怪味腰果、核桃粘、苹果软糖;蜜饯四品:银杏、樱桃、瓜条、金枣;甜点四品: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豆沙卷;酱菜四品:甜酱萝卜、五香熟芥、甜酸乳瓜、甜合锦;前菜四品:姜汁鱼片、五香仔鸽、糖醋莲藕、酸甜咸菜。再上羹汤一品,是吕宋燕窝。

东家看谷子取汤羹喝了口燕窝,便击掌把等候在外的戏班子叫进来。原来纱幔外的大堂是唱戏用的戏台子,唱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谷子耐下性子来看,李尚更是兴趣全无,他在梁山听惯了梁山小曲(流行歌曲、戏曲唱段)似这般‘咿呀呀’的柔转唱腔还真要做到老僧入定才能充耳不闻,才不会扫了主人的面子。

跑堂的流水般把各色菜肴上齐:热菜八品:砂锅煨猪蹄筋、鸡丝银耳、桂花鱼条、大虾串、炸鲜贝、葱爆牛柳、玉笋蕨菜、鲜蘑菜心。

大戏不好听,菜肴做得极精致,李尚经商多年也只在江南大馆子和巨富的家宴上吃到过此等珍馐美味,他戳筷子大吃大嚼。

“自是加了味精。东家有所不知,味精加多了便冲淡菜品本来滋味。”

东家一怔,继而赔笑道:“所言即是,我即吩咐厨房少放味精则是。”

谷子觉李尚说话唐突了,“李大哥在梁山多时,我们那儿不喜繁文缛节,风气素来有话直说的,请东家勿要见怪。”

这是谷子入了席后金口首开,却值梨园弟子唱到高腔,把谷子的声音压住。那掌柜子能坐到这个位置,看来绝不是靠裙带关系,为人极精明,早已看出谷子对大戏不感兴趣,纯粹在煎熬,于是摆摆手让戏班子下去,“这班戏班功力未调教仔细,实在不堪入耳。杨部长,你适才所言被戏词搅扰,我等未曾听清。”

谷子早早注意到了李尚秋波中的万般风景,心里有了主意,她到底年轻心里藏不住事情。“杨老板,你我同姓,三百年前本一家。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我杨谷菡在这里白吃白喝很是不安,但请杨老板有话直说。”

昌府客栈的东家叫杨承禄,山西大同人氏,其祖辈经商,暗地里和蒙古人做些走私买卖,后被朝廷镇压了。到他这里仍不思悔改,先是和蒙古部落生意往来,他才不管这些蒙古主顾是归顺朝廷的还是倒向后金的,只要有钱赚,铁锅、铁器、盐巴、茶叶等等朝廷明令禁止的战略物资一车车往边墙外运。再后来经生意上伙伴介绍,索性把生意拓向后金。资敌!他没有这个概念。他只是个商人,商人只管赚钱。

几锭银子放这儿,你能看出来哪块高尚哪块龌龊?杨承禄就只闻到银子是香的。

文人不是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么!他对手下商队曾有言‘天下之事,历史长河,孰是孰非断难定论。说本朝皇城北京本是前元大都,再往上溯乃金国都城。要说建州女真有心攻取北京,那也是夺回祖宗产业’---整个一汉奸言论!

跟蒙古后金做走私买卖利润特别丰厚,北方游牧民族敦厚老实,买东西不打白条从不赖账,杨老板几年里攒下发家的第一桶金。后听同乡撺掇开旅馆可挣得大家业,于是借贷来银子连同自己的积蓄赌上身家性命,在武昌城外开了这家超豪华七星级宾馆。需要说明的,杨承禄每年可向后金政权领取2000两银子的狗粮,是为间谍活动经费。他现在手头三大业务板块:一走私商队,二大明合法商人,三后金间谍。

自开了昌府客栈,他领悟到同乡劝他开宾馆非是要他好看,绝不是撺掇,客栈是真赚钱,每天少则盈利50两,多则能赚100两。既然客栈业务能赚大钱,杨承禄逐渐把自己洗白,走私贩、后金间谍的身份日渐淡漠,辽金交代过来的刺探任务做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年薪从2000两降到今年的300两。

切!杨承禄才不靠这丁点银子活命,才不在乎这点蝇头小钱。

为什么说他昌府客栈是七星级超豪华酒店呢?因其奢华无度。

官道至门店长约一里的林荫大道两边设驴马槽房三十间,可供车撵骡马三百余匹进食豆草料。客栈乃是城外一破落庄园改建而成,楼台亭榭花园池子一应俱全,设娼妓密室五十处置数百妓女妖冶其中,有西域大食日本朝鲜南洋,更远至欧逻巴洲来的佛郎机、红番国娼奴。客栈后室还有佛堂,内院密室建有地下温泉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