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逼上梁山(1 / 2)

80万难民们听好喽,愿意去投奔亲友的悉听尊便,肯来投奔梁山的欢迎且路上还管你饭。

自谋出路的不管吃喝,愿意去梁山的才给管饭。城中百姓终于明白了:玩人呢!这是在逼上梁山。玩嘛,谁特么不会玩噻。难民们打定主意先顺着往施州方向走,把肚子和包裹填满粮食再做打算。

队伍沿着驿道缓缓行进,绵延出数十里来。难民被告之轻装简行,只能随身携带金银细软。你有钱也不能雇车雇轿,只能靠自己两条腿走路,昔日在讴歌一掷千金的老乡绅大富豪们此刻和穷棒子们一样的落魄。不可胜数的硬木家具、贵重器物、字画古玩被强行留在城内不得带走。这般明火执仗的趁火打劫却是梁山军与奢崇明达成的秘密协议内容之一。百姓被凶残的叛军威胁、披着伪善外衣的梁山军出卖,几辈子积攒下来的财富被这两家二八开分赃分掉,奢崇明卷走八成大头将用作南大陆开发之用。这桩暗黑买卖亦为曹少所说以战养战的战争经济学之灵魂。坑你成都一城换大明万世繁荣,八十万难民们,你们都是对国家民族有功之臣。

幸福感不会凭空而出,需要比较才能得到。新学师生单列行进,有梁山军战士特别护卫,还专门安排了牛车替他们装载行李。张山和同学们空着身体轻松行走,在难民蹒跚步履的陪衬下在难民羡慕嫉妒的眼神中倍感荣幸。

《梁山通讯》记者石彩凤捧着小本缠住张山不放,“我是《梁山通讯》记者采风,能采访你吗?”

干练!圆脸短发小短腿的石彩凤一看就很干练,只是这份干练不太上镜不能入眼。张秀才心想你这女娃瓜兮兮地,我这般落魄倒来采访我。“我和你们梁山有渊源,梁山六成石油乃我家油井所供。”

“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真的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采风可不傻,她只是过于惊诧,无法把石油大王和穷酸潦倒联系起来。

“张山,字德林。”

“军务紧急,让路让路。”前头一阵阵喧哗,人群分道两边把大路让出来。只见十几辆大车载着堆成山的红色铁罐罐迎头而来往成都方向行进,张山问石彩凤:“贵军的蹲炮换大号了吗?车上装的是蹲炮用的炮弹吗?乖乖,个头这么大呀。”

“嗯,可不是。这么大的炮弹轰过去敌人连渣都不剩。”

张山备受鼓舞,巴望着这些三四岁小孩身体大的炮弹把害得自己有家难回的蛮夷们炸成骨头渣渣。慢,不对呀。张山眯起近视眼仔细一看,铁罐子上写着‘干粉泡沫灭火器’---这玩意救人不杀人嗦!

张山满腹狐疑看了眼石彩凤,心说你啥玩意儿,满脑子浆糊一肚子草包,就你这张冠李戴胡说八道的记者能写出狗屁的文章来。

这怪不到石记者,人家这不是学新闻的么。可怜《梁山通讯》的权威性被草包记者所连累。内中有冤情,无厘头的石彩凤只是个记者,写的文章须经小报总编房安东审定后才能刊印登报,而房安东绝无可能做乔太守,留下乱点鸳鸯谱的笑柄。狗屁文章不见报,这点请张山不要怀疑。

“我们接着采访哈。”

张山拱手抱歉,“恕张德林不善言辞,请美人另寻他人。”

《梁山通讯》是张周刊小报,A4页面双面四版,头版一贯用来登载五大部长的领袖风采和重要讲话。本期报纸二版头条刊登了本报记者采风的即时通讯,题目是《向着希望前进》:

他们为数不多,但他们不是难民,他们是一群正走向光明和希望的人群。在饱受奢安叛乱之苦的成都,长长两个月来以我东来顺店、火锅城所在宽窄巷子为中心的梁山安全区没有死一个人、没有一个孩子被抛弃、没有一个妇女被蹂躏。由于粮食和安全饮用水的短缺,因战乱失去家园的80万成都府人民不得不告别自己的家园长途跋涉,由梁山军开辟的绿色信道撤出府城,向着新生活前进,向着希望前进。

1626年元月六日,天高气爽、万里无云。80万难民中首批5万人走出被誉为‘天上人间’的梁山军安全区踏上迁移的旅程。沿途,他们将在每隔15公里设置的接待站补充棉衣、食物和饮用水以及接受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们梁山司为大明百姓做的又一件善事。成都府人民将自由选择他们的目的地,他们可以去投奔亲友,也可以来我们施州开始他们的新生活。让我们展开胸襟接纳我们新的兄弟姐妹!祝愿他们的未来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