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战神的陨落让一向专横自信的萧绰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战局,此时辽军粮草已经难以维系,关键是定州的二十万宋军还毫发无损,如果他们围堵过来,士气陷入谷底的辽军肯定无法应对。
思量再三的萧绰于十二月初向宋军遣使,表达了和谈的意愿。虽然辽军在战场上心里发虚,但是表面上依旧是相当的强硬,萧绰表示,只要宋朝答应割让关南二州,辽国立马撤军。赵恒态度更是强硬,要地那就免谈,战场上再见真章。
于是双方的第一轮试探性的谈判破裂了。这时的宋辽战争已经从你死我活的战场角力,在悄无声息之间变成了心理博弈的大战。
辽国一方,主帅阵亡、士气低迷,还得时刻提防着宋朝定州军的回击,却还要装出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凶狠姿态。
宋朝一方,手上全部的十万人都已经在了澶州,后方空虚得无一兵一卒,万一黄河结冰,辽兵直击开封端了自己老巢,那就连家都回不去了。但大宋朝廷也在强装出一副“谈不拢无所谓那就干呗”的强硬姿态,明明王超早就失去了控制,但依然拿出了时刻准备让定州二十万大军回防的架势。
双方都像是一对搏命厮杀的角斗士,都在拼命向对方展示着自己的凶悍,也在拼命掩饰自己背后不停流血的致命伤口,就看谁先撑不住,心理防线先坍塌了。
既然双方都不想打、心里面都想谈,那就不着急,再来一轮谈判就是。为了回应辽军发出的邀请,展现大国爱好和平的姿态,赵恒委任大臣曹利用为全权谈判代表,去辽营进行了第二轮谈判。
曹利用出发之前来到了行宫,赵恒交代他:“辽人如果要割地,那是坚决不行的。但是如果要每年给些岁币,我们可以接受,但最多不能超过一百万两银钱。”
而旁边站着的寇准心里却有着另外一套小九九,他通过辽国反复派出求和使者的表现,早就判断出辽军外强中干的本质。于是等皇帝交代清楚后,他就随着曹利用一起出了行宫,然后一把攥住曹利用的胳膊,嗓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刀:“虽然皇帝说什么一百万岁币,但是你去谈的时候不许超过三十万,否则等你回来以后,我就要你的小命。”
曹利用吓得一哆嗦,赶忙连连称是,他知道寇准这个宰相名义上是个文官,但丝毫没有什么文化人的做派,骨子里就是个混不吝、说干你就干你的土匪。
就这样,带着寇准嘱咐的曹利用去了辽军大营。在谈判席上,辽国依旧很强硬地提出索要关南二州,“复以关南故地为言”。曹利用回答道:“如果让我们资助你们一些军旅费用,那还是可以的,其他的不要再说了,否则战场上见。”
眼看宋朝态度这么强硬,辽国也不再坚持要地,双方转而在岁币金额上反复磋商。由于曹利用咬死了价码的坚持,辽国方面岁币二百万的要求也随之降到了“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的岁币三十万两,双方就此敲定了和议的初步方案。
曹利用回来后立即到行宫去拜见皇帝,当时赵恒正在吃饭,不方便接见,但又急于知道谈判结果,就让小太监先去问问曹利用,看看到底谈了多少岁币。曹利用哪里会把军事机密轻易告诉一个小太监,但又拗不过对方反复追问,就只好简单地比画了三根手指头。
这小太监回去皇帝报告说:“曹利用比画三个手指头,莫非是三百万?”赵恒吓了一跳,失声叫道“太多太多”,但缓过神后又叹气道:“三百万就把此事了结,也行吧。”
这些话都被正在门外等候的曹利用听的是清清楚楚。这家伙也是个戏精,等见了皇帝面,他先是再三谢罪说自己谈的太多了,对不起皇帝的重托,直到把赵恒急得拼命追问,然后再报告说是谈了三十万的岁币。皇帝“不觉喜甚”,给了曹利用特别丰厚的赏赐。
宋辽就此交换了国书,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约定为兄弟之国,每年宋朝皇帝以兄长的身份资助辽国皇帝三十万岁币,双方开通榷场自由贸易,这份和议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澶渊之盟”。
送走了如狼似虎的辽军,赵恒终于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他也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那个狼子野心的王超了。赵恒立即下诏命王超率军南下,此时的王超哪里还敢有丝毫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