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封、西祀、封神这样大的事情都终于搞好了,而宰相王旦也老了。他是士大夫,是那个崇尚“求真务实、笃学践行”的士大夫,平时最痛恨的就是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但他也懂得皇帝的想法,懂得封禅的目的。所以这些年,他一边默默支持着皇帝大搞神秘主义,大搞假祥瑞、假天书,一面又尽量躲在幕后,能不出面就不出面。
到了晚年之后,不断的辛劳彻底拖垮了王旦的身体,他多次申请辞去宰相位置,皇帝都不予准许。但是皇帝也知道,王旦的这个状态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了,于是开始频繁了解相关人选的情况,准备物色新的宰相了。
此刻王钦若的眼睛正在死死盯着相位,他曾立誓一定要当宰相、要位极人臣,来洗刷自己落魄时遭受的羞辱。为此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忍辱负重,腆着笑脸在王旦手下委曲求全,王旦不愿意上报的祥瑞,他来报,王旦不愿意出面的宗教礼仪,他出面组织,现在终于机会又来了。
王钦若咬牙切齿地下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把握住,凭什么只是生在了南方,就一定要备受歧视?他在隐忍中伺机而动。
赵恒是个英明的君主,这些年,他运筹帷幄之中控制着朝政、操控着每一位重臣,但敏锐的王钦若还是发现了赵恒的缺点,那就是极度自信的控制欲。
随着东封西祀后,个人威望的不断高涨,赵恒的控制欲也越来越膨胀,他迷恋于“天下尽在我手”的控制感不能自拔,他像一位神只一样端坐在那里,要求每一个大臣都全力迎合自己,都必须全力贯彻他的每一条指示。
但是搞封禅、搞造神这种事太大了,需要的宰相人选不光能统领全局,还得能舍下脸面去搞假祥瑞、假天书的这些“脏活”,还得敢于背负“耗费民脂民膏一味媚上”的这种“骂名”,而拥有这样资历地位、这样能力水平的人几乎都是怀着朴素儒家思想的士大夫,都是所谓“求真务实”“礼义廉耻”的卫道士,比如赵安仁、冯拯等。人家本来就是高官,即使是现在给他宰相干,哪里还会愿意挨着骂去做弄虚造假的事情。
这样就矛盾了,一边是领导极强的控制欲,要求令行禁止,另一边是不情愿、不配合、不造假的士大夫。
这个时候王钦若站了出来,爽快表示,“什么礼义廉耻在利益面前都是扯淡,脏活我来干、骂名我来背。”
眼看王旦退休在即,他一边增大了上报祥瑞的数量,一边让手下的官员加快建造各地供奉“赵玄朗”的庙宇、加快玉清昭应宫修缮进度。这样明确表示听话懂事的态度无疑让赵恒眼前一亮,天禧元年(1017年)正月,皇帝正式批准了王旦的请辞,同时也让王钦若如愿当上了宰相。
早就被一手遮天的北方人欺负多年的王钦若,当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南方人小团体。这就是赵恒执政后期鼎鼎有名的“五鬼集团”,其他四个人分别是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分别被他安插到几个的重要岗位上。
在王钦若的一手扶持下,那个时候只要你是南方籍官员,又投效了“五鬼”,就能不断加官晋爵。
这欲望超强的人啊,再加上从小穷疯了苦怕了,一旦身居高位,那第一反应就会急不可耐寻求财富所带来的安全感。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头吃面条的那位赵德汉处长一样,咱们的王钦若当权以后,也把贪婪的目光盯到了金钱上。
该怎么搂钱呢?他并没有着急到处搜刮、收取贿赂,那样很快就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他只是细细观察着,寻找着较为隐蔽的贪污办法。
慢慢地他发现,每次搞完宗教活动,他把巨额活动经费上报给皇帝的时候,这赵恒大手大脚惯了,从来不会认真查阅,总是大笔一挥直接签批。
这就是漏洞了,于是他见缝插针地每次在报表上虚报数字,这中间的差额理所当然地就进了他王钦若的腰包。
到了后来,他进一步又发现,这皇帝虽然控制欲超强,但性格又过于自信,对于细枝末节的事情根本不会深究。王钦若是懂心理的,他深知,所谓的“控制欲”仅仅是一种感觉,那我满足皇帝你这种感觉不就好了。
渐渐地,王钦若琢磨出来个歪主意,每次见皇帝的时候他怀里都放着多份奏章,但每次只会拿出其中一部分上交;等皇帝批阅完还给他时,他又会把藏在怀里的奏章混在一起交给中书省执行。这样一来,皇帝会以为自己的意图全部得到了贯彻,王钦若又能夹带着办自己的事。
王钦若虽然天天夹着尾巴低调做人,但是日子久了,他终归还是露出了马脚,而且出的问题也很老套——他根本管不好自己的几个儿子。
他家里那几个纨绔子弟已经在大摇大摆的开始享受人生了,在京郊是大肆侵吞土地、私建豪宅,搞得开封周围民不聊生。其中尤以长子王淮最为跋扈,他甚至在一次酒醉后当众宣称:\"我爹能控制皇帝看到的奏章,提拔谁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而这些情况很快就被北方官员们给掌握了。
这时候,王钦若也发现了不对劲,他生怕皇帝知道他私下里的胡作非为,所以他死死地盯着朝廷里的官员。对于他感觉到不对付的官员,稍有异常就立即驱逐出朝廷。
一时间朝中官员是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人家王钦若是皇帝贴心小棉袄般的近臣,还垄断了言路,想要扳倒他近乎是天方夜谭。那么谁能横刀立马,干倒这个不可一世的王钦若呢?
一位猛人站了出来,跟大家说,我来!这个猛人是枢密副使马知节,籍贯是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妥妥的北方人。他的家族在大宋朝世代为官、势力雄厚,父亲马全义就是赵匡胤当年手下的猛将,马知节自己也屡立战功。
性格豪迈的马知节早就看不惯这个小人得志的王钦若了,但是他一直隐忍不发,表面上还一直和王钦若笑脸相迎,暗地里却开始搜集王钦若贪腐的证据。他派人调查了玉清昭应宫的工程账目,发现材料价格虚高得离谱;又查访了被王家强占土地的百姓,记录下他们的血泪控诉。
天禧三年春,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笼罩着朝堂。王钦若隐约感到不安,但皇帝的信任让他放松了警惕。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