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宋夏战争打响(1 / 2)

西北出事了,事情的先兆发生在景佑五年(1038年)大宋天子的冬至郊祀仪式上。郊祀是代表整个国家的祭祀大典,宏大而又隆重,据景佑五年南郊礼仪使宋绶制订的《大驾卤簿图记》,此次“用二万六十一人,大率以太仆寺主车辂,殿中省主舆辇、伞扇、御马,金吾主纛、稍、十六骑、引驾细仗、牙门,六军主枪仗,尚书兵部主六引诸队、大角、五牛旗,门下省主宝案,司天台主钟漏,太常主鼓吹,朝服法物库出旗器、名物、衣冠、盖,军器库出服、弩、矢,内弓箭库出戎装、杂仗”。天子亲临,仪仗队多达两万多人,旌旗招展,气势极其恢弘壮阔。

而此次郊祀中,出现了一个让人极为不快的插曲——往常该来的党项人不来参加了,而且看起来是以后再也不来了。

以前在真宗时期景德三年(1006年)的时候,党项首领李德明请求了和议,向大宋称臣,真宗赵恒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赐姓赵,又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给奉如内地”;西夏那边则答应每年的开年、皇帝生日和冬至都要遣使来进贡,以表示臣服。

现在人家不来,原因是党项有了一位新的首领李元昊,而他己经在一个月前的十月十一日自号为皇帝了,国号为夏,这就是史上的西夏。

李元昊,宋史评价他“性雄毅,多大略”。他爹李德明的策略是暂时安抚宋朝情绪、集中精力向西发展,所以曾经说过:“我们三十年和宋不动兵戈,这个现状要珍惜”,对此李元昊不屑一顾:“英雄之生,当王霸耳,安逸的现状有什么好珍惜的。”在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上位后,就积极备战伐宋,暗暗谋求向东发展。

面对不来郊祀朝贡、一再出尔反尔的西夏,大宋朝廷很是恼火,马上就有人提出来要直接征讨。对此,还未完成战争准备的李元昊选择了暂且装怂,他遣使到开封,称自己只是在西夏境内建国称帝,但是对外还是大宋的臣子。

李元昊太狡猾了,他的唯唯诺诺有效麻痹了宋朝君臣,也让西北宋军放松了警惕。此时的大宋军民还不知道,一场蓄谋已久的大战即将爆发。

当时两国的交界有个地方叫延州,为了更好地拱卫城防,宋军在城外三十里外修筑了一个大型的要塞“金明县”,金明县下辖三十六个军寨,这些军寨个个占据地利优势,防御工事极其坚固,拥有蕃汉兵众十万多人,配备有各种弓弩,非常难以攻破。

金明县和延州互为犄角,李元昊要想拿下延州,就必须要先拿下金明县。这里的守将李士彬是一名多年驻边的老将,极善防守,曾经多次击败来犯的西夏军,当时人称“铁壁相公”。但是久而久之,李士彬也起了骄纵之心,人啊,一旦自信过头就容易坏事。

宝元三年(1040年)的正月,还沉浸在春节喜庆中的金明边军迎来一个喜讯,依附于党项人的几个蕃部首领带着人来投降了。

当时为了分化西夏势力,大宋对附近的这些蕃部一向都是采用招抚政策,待遇非常优厚,因此对于这么一个边境军镇,偶尔来个几十几百的蕃兵蕃人来投诚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但这次也不正常,因为来得实在是有点多,足足有将近一万人。

对此,李士彬的上司鄜延路都部署、知延州范雍建议,为了稳妥起见,应该把这些蕃兵往南方军寨安置,但是自信的李士彬却不以为然,他大大赏赐了这些投降的蕃兵,并且直接编入到金明下辖的各个军寨中。

几天后的深夜,李士彬酒足饭饱后在营房睡得正熟,突然外面火光冲天、杀声四起,他吓得赶紧冲了出去,却只见西夏军队打了进来,正在四处烧杀。原来刚刚投降的这批蕃兵都是李元昊派来假投降的,大家约好了日期时辰,一起烧寨子、开寨门,迎接李元昊的夏军。

李士彬是英勇的,他赶紧集结自己的士兵殊死抵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但仓促之间,宋军连弓弩这些远程武器都没有带,有的人连甲胄都没来得及穿。对面的夏军却是早就做好了巷战的准备,顷刻间燃烧的火把就冲着李士彬这边扔了过来,点燃了宋军作为掩体的房屋,然后又是一波波箭雨齐射,打得宋军是节节败退。

到了最后,李士彬身中数箭,无力再战后被俘,三十六座军寨一夜之间全数被破。李元昊把李士彬的耳朵割了下来,又派人挑衅般地送给大宋皇帝。

李元昊随即率大军直扑延州城。此时延州城里只有千余士兵驻守,延州危在旦夕,守将范雍紧急求援周围宋军来救。鄜延与环庆路副都部署刘平联合鄜延路都监黄德和、副都部署石元孙、巡检万俟政等人合兵一处,统兵近两万人火速向延州方向靠拢。

当刘平带着宋军傍晚时分行至三川口(今陕西延安市境内)附近时,前方突然来了延州城里的使者,这使者出示了公文和证件,并说:“我们延州的范雍太尉已经在东门口迎候,不过天黑怕队伍里混进去奸细,所以请你们分批开拔、依次进城。”这个看似过分的要求,在金明寨刚刚因为奸细破城的背景下,却又显得无比正常。

这些将领不疑有他,就把队伍分成多个小队,每隔一段时间放出一个小队前进,刘平带着剩下的人就一边等,一边烤着篝火吃着饭。但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前面等着的是一张血盆大口——李元昊带着人就埋伏在前面两里处,每来了一百人就抹脖子杀掉。

就这么排着队等到了下半夜,剩下的宋军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派出探马前去和“延州的范雍太尉”交涉,看看能不能加快进度,让自己这边每一队多派些人,但又等了一个多时辰,也不见探马回来。

这就不对劲了,这时间按说探马就是跑两个来回也该回来了。此时已然是三更时分,前方所派出的一队队人马走入这如漆般的黑暗后,就再无半点回音。

“大事不好!”突然想明白其中关节的刘平惊得跳了起来,来不及说明原因,就立即命令剩下的人马赶紧收缩部队,踏灭篝火后迅速撤退。

但这时候反应过来却是为时已晚,李元昊早早就派人在暗处盯死了他们,一等异常出现就立即围攻。刹那间号角齐鸣,四下里大批夏军包抄了过来。刘平立即下令列阵抵抗,但此时宋军已经身陷重围且兵力大幅受损,在血战半夜后,这些宋军全军覆没,将领刘平、石元孙被俘。

就这样,宋夏双方的首次对战,宋军先丢金明县,再败三川口,损失兵力十万余,而西夏却继续集结兵马,作势要再次攻伐潼关,顿时让大宋朝廷陷入了一片慌乱。前方败逃回来的将士把李元昊和夏兵描绘得如狼似虎,更是让大家人心惶惶。

此时的大宋已经安享多年和平,“无将可用”成为摆在朝廷面前的现实问题。赵祯紧急组织朝会,征求能派往西北前线的能战之将,而举荐上来的人却寥寥无几,且明显都是无能之辈。

在这关键时候,范仲淹的自荐书奏呈上来了,上面写明了对西北局势的个人看法和破局关键,并请求派往西北。聪明的赵祯是识货的,他立即意识到自己发掘到了一个可用的军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