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嘉佑二年,科举上榜的苏轼来京城了,这是未来最最出名的大宋文坛领袖,也是极会品味人生滋味的“生活家”,着名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都是苏轼发明的。
大宋经历了四代帝王的治理,终于安定了下来。都城开封地处平原,东南西北一马平川,“四水贯都”的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环绕穿插汴梁城,使得开封的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能够让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于此。此时的开封城也是一片盛世景象,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苏轼先生的步伐,来体味一下大宋赵祯一朝开封都城的繁华。
早晨天刚蒙蒙亮,苏轼随着鼓楼的钟声醒来,刷牙洗漱后就走出了客栈,溜溜达达就来到了街上。这时候小商小贩们早就聚集到了市面上,卖的有灌肺、煎白肠、炒肝各种小吃,有七宝素粥、五味粥各种粥饭,有糍糕、重阳糕等多种点心,丰盛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广东早茶。
开封人吃早点最爱去的是汤饼店,卖的有各类炊饼、汤饼等。炊饼就是蒸出来的白面饼,类似于今天的馒头,赵祯一朝,为了避皇帝名讳,宋人把蒸饼改叫为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就是这个东西。汤饼就是面片汤,正处于向面条转化的过程中,汤饼店卖的有桐皮面、插肉面、软羊面、桐皮熟脍面、鸡丝面,可谓是琳琅满目。
这些食物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平均十几文钱就可以买到,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块钱就能吃饱吃好。
另外,开封的富人们还有早上喝“煎茶汤”的习惯。他们把名贵的嫩芽茶叶放在坛子里,对上细磨的绿豆和山药粉搅拌,再加水用小火煨成茶汤,喝下去是生津养胃、滋补提神。你家里要是条件不错,还可以加上人参、当归等一些名贵中药材,那更是保健养生。
吃完了早饭,开封人开始了休闲运动,他们很爱踢足球,当时叫作蹴鞠。
宋朝蹴鞠的玩法有两种,第一种叫作“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球员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球,动作令人眼花缭乱,有拐、蹑、搭、蹬、捻等,姿势多种多样,如拐回头、上下泛、龙斩目良、凤摇头、折迭拐、听膝游等,谁的花样多、谁最灵巧好看,谁就能取胜。
另一种就是“筑球”,这就要打比分了。球门叫作“风流眼”,高约三丈,宽约一丈,在规定的时间里,参赛的两个球队哪个踢进去的球多就算哪个赢。
宋朝不光官员和平民爱踢球,皇帝也非常热爱。最早的一个就是赵匡胤,他在当军官的时候就经常参加蹴鞠,后来当了皇帝,也常常把球队喊到宫里来搞比赛。
吃饱喝足的苏轼混入州桥边的蹴鞠野球场,此刻他不再是文坛新星,而是\"白打\"高手苏大郎。只见他鹞子翻身用后颈停球,引得围观妇人尖叫:\"这书生定是文曲星下凡踢球!\"
等我们的苏先生锻炼结束,那可以去逛逛勾栏,也就是戏园子。在宋朝,平静生活的人们开始了追求精神享受,这就让娱乐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在勾栏里,各种新曲目不断产生,几个戏子大腕也是名动一时。当时最流行的是杂剧,这个剧种已经从以前单一化的场景演变成了有着连续剧情的长剧,有的剧还带有很强烈的时代讽刺意味,说明了当时政治氛围的宽松。
时间来到了中午,苏轼可以找个地方大快朵颐了,去哪呢,可供选择的地方很多。在当时的开封城,餐饮业是个相当红火的产业,据说在比较繁华的九桥门大街两旁,酒楼、酒铺是一间挨着一间,比较大的有杨楼、姜店、刘楼、八仙楼等。
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樊楼,它是开封城里最豪华的餐饮地标,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描写大修后的樊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当时的“樊楼灯火”是东京一大盛景,樊楼上也不光有美味的饭菜,还有最美的姑娘,你和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可以喊上她们为你唱歌、为你跳舞。
下午就逛逛街吧,在大宋开封的街市上,你只要有钱,能找到你想买的很多东西。在菜市里,有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也有来自南方、从便利的水路里运来的荔枝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