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烛影斧声”迷案(1 / 2)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时间来到了赵匡胤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一日天降大雪,北方前线又传来捷报,统一三晋大地就在眼前,这让赵匡胤心情大好,他立即命人宣晋王入宫饮酒谈心。值此举朝同庆大捷的时机,他想和弟弟赏雪喝酒,兄弟间多日来生了不少嫌隙,是时候促膝而谈解开心结了。然而他却不知道,对皇位垂涎已久的赵光义此时心中另有了算计。

冒着风雪,赵光义奉旨进宫。备齐酒菜后,赵匡胤屏退所有下人,万岁殿里只留兄弟二人,没有传令谁也不得入内,毕竟兄弟间要说些体己话、私房话,有外人在不方便。

这个雪夜无比的漫长,太监和宫女们唯恐皇帝传唤,都静静候在殿外廊道,远远看着内殿的门窗。因为太远,听不见在说些什么,只是能看见烛光的映照下,窗纸上显现出的两个人影。

就是在这样的迷离诡异的氛围中,这些人目睹了一个千年迷案。他们看见,一开始两人频频举杯,似乎喝得很酣畅,然后两人似乎在说些什么,赵光义不时地“避席”,这是一种起身离席表达恭敬谦卑的礼节;再后来赵匡胤拿起了手边的玉斧不停敲击桌面,咚咚作响。这些人继而听见,赵匡胤对赵光义连续大声疾呼:“好为之,好为之。”

在这之后,万岁殿中就再也没有了声音,到了二更时分,赵光义离开了宫殿。雪越下越大,风裹着雪花打着旋扑向地面,万岁殿里的烛火随着燃烧慢慢熄灭。长夜难明,随之熄灭的还有赵匡胤的生命。

四更时分,进殿服侍的宫女发现皇帝已然没有了呼吸。当夜负责值守的总管太监是内侍都知王继恩,他早早来到了这里。紧跟着赶来的是宋皇后,她是忠武军节度使宋延渥长女,开宝元年(968年)二月成为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面对刚刚死去的皇帝,宋皇后惊慌失措,一时间没了主张。

这时王继恩上前进言:“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皇后尽快决断。”宋皇后终于缓过神来,她略作思索,终于下定了决心:“就请王总管出宫,召赵德芳火速进宫。”这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子嗣,她出身官宦之家,深知必须要选一个皇子交好,才能站稳脚跟,宋皇后平日偏爱小皇子赵德芳,对他甚为照顾。

王继恩领了懿旨,提着灯笼踩着厚厚的积雪,出了宫门。这是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此时王继恩这么一个小人物的每一步都决定着历史的走向。王继恩出了宫门并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拐了个大弯去了晋王府,让中国的历史就此改写。

在晋王府门口,王继恩撞见一个怪人。左押衙程德玄裹在一件厚厚的皮大氅里,坐在晋王府的台阶上的黑暗里,身上早已落满了雪,看见有人来后,神情有些慌乱。王继恩和这个人很熟悉,知道这人是晋王的心腹,以精通医术远近闻名,他向前一步问道:“这大雪的天,程押衙怎么坐在这个地方吹风啊,不怕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