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公孙丽姬已告知他,她已随嬴天帝回咸阳,并建议他也去,她会派人接应。
公孙羽仍在犹豫...
“这才多久,前几天不是刚说李牧、廉颇怀有不轨之心,被**关押了吗?新将也已镇守武安城,怎会如此之快败亡?”
朝堂中议论纷纷。
这速度也太离谱了吧,二十万头猪也不可能这么快消失!
魏国...
魏王假查看情报,作为邻国,在赵国邯郸有江湖势力和密探属正常操作。
最近魏国刚刚派出大军支援赵国,但至今未收到消息。
魏王假闻言大惊失色,急问:\"怎么可能?赵国若亡,我派去的五万大军又在哪?\"
满朝文武皆神色凝重,面露疑色。
魏王假叹息道:\"唉,赵国已亡,白起又攻齐,齐国危矣!\"
朝堂震惊,有人惊呼:\"赵国竟然真的覆灭了?\"
\"不仅如此,秦国实力远超想象,不仅灭赵,还布下三十万大军,连李牧这样的名将也被离间计所害。
如今赵国既亡,下一个目标怕就是魏国了。\"
楚国郢都,楚怀王听闻赵国败亡,面色沉重,感慨道:\"秦国此次行动堪称完美,先以十万军示弱,后暗藏三十万精锐,又用离间计除掉赵国两大名将,这才迅速 ** 赵国。\"
\"谁能想到,秦国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赵国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罢了。\"
“越想越可怕,让人不寒而栗……”
项燕等大臣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内心已陷入绝望。
赵国已亡,魏国更无力抵抗秦军,注定难逃一劫。
楚国已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战,即便如此也难逃 ** 的命运。
而在邯郸一处偏僻地牢中,几乎与外界隔绝。
这里消息闭塞,邯郸陷落、赵国 ** 的消息还未传来。
人们只顾逃命,怎会留意此处?
李牧与廉颇被囚于此。
因郭开的挑拨,**对他二人怀恨在心,虽说是软禁,实则严加看管。
关押李牧的地牢中,每五名禁卫一组巡逻。
然而,他们并未察觉一支军队悄然逼近。
咔...咔...
轻微的脚步声后,两名禁卫自脚底升起一股寒意,迅速失去知觉。
他们笔直站立,但内脏已被摧毁。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无人察觉异样。
典韦皱眉,随后带领众人继续前进。
最终来到地牢最深处,李牧与廉颇在此。
“王上真是高看我啊!”
李牧戴着镣铐,镣铐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廉颇叹息道:“武安君,赵国危矣……”
李牧眉头微蹙,“我如今不过是个阶下囚,不再是昔日的武安君。”
廉颇低头看着脚上的镣铐,苦涩一笑,“我一生忠诚于国,却到老来落到这般境地。”
李牧轻轻闭目,“早该明白,这样一个朝廷、这样一位君主,赵国又能撑多久呢?”
廉颇却笑了,“可你终究没有放弃,对吧?”
“我李牧所做并非为王上,而是为了赵国,为了赵国的百姓……只可惜,我恐怕要在秦狱中与王上相见了!”
“你真如此看衰赵国?”
“信心?司马尚被调走,剩下那些庸碌之辈,又怎敌秦国?”
李牧叹息,“我对赢天帝有所了解,虽不多,但此人深不可测。
他若敢动用十万大军攻赵,定有后招,胜券在握。
所以我之前始终按兵不动,欲查明他的底牌……可惜,赵国数十万将士啊。”
廉颇愤然道,“若非郭开这奸佞,我们又怎会沦落至此!”
廉颇又问,“赢天帝欲招揽你,你有何打算?”
即便赵国 ** ,廉颇也支持李牧投奔秦国,因他相信李牧在秦国会有更好发展。
李牧神情严肃,“此人野心不小,绝不会止步于一统七国。”
李牧又半开玩笑地说,“他既招揽我,又怎会舍弃你?廉颇,要不要考虑去秦国?”
廉颇也笑答,“入秦又有何妨?秦国连白起都能复生重用,我这把老骨头难道不如白起?”
“对我来说,入秦未必是坏事。”
廉颇这话真假难辨,但从表情来看,似乎确有此意。
忽然,寒意袭来,地牢守卫神色骤变,拔剑出鞘喝道:“何人胆敢擅闯地牢!”
“死!”
典韦率众出击,迅速击溃守卫,直奔地牢。
守卫统领带人赶来,提醒李牧和廉颇注意安全,称来者可能是针对他们的。
尽管对两位将军心存敬意,但君命难违。
地牢中唯有他们两位最显重要,绝不能在此含冤而终。
后方战况激烈,地牢守卫在玄甲军面前不堪一击。
李牧起身疑惑,觉得来人似曾相识。
他质问对方身份,是否受王命或郭开指使。
典韦走出人群,否认意图杀害,并表明是奉太子之命前来营救。
李牧稍感安心,但仍怀疑赵国局势。
典韦笑言赵国已亡,武安一夜沦陷,邯郸亦失守, ** 已被擒。
此消息令两人震惊不已。
典韦随即斩断二人脚镣,请他们返回。
行至地牢出口时,典韦注意到草丛中闪烁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