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冉秋叶在外过得很好,但最终选择回到他身边,这让他十分开心。
不过,之前他因过于兴奋而忽略了太多细节,比如冉秋叶在外的生活状况。
他担心,如果自己的言行让她不悦,她可能会离开。
因此,面对冉秋叶此刻的表现,他感到手足无措。
“的确如此,有些厨师厌倦了自己的手艺,更想品尝别人的成果。”
作为女性,冉秋叶敏感地捕捉到了何雨柱的慌乱。
她感到欣慰,何雨柱竟然为她表现出这样的状态。
对女人来说,有个男人愿意为她动情、为她忧伤,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冉秋叶明白自己能如此冷静地面对现状,说明这些年来对何雨柱的感情并未深到无法自拔。
若感情深厚,她应会嫉妒、较劲,而非如今这般从容。
她不清楚自己还能维持这种状态多久,但认为这样平静的生活也挺好。
只是她不确定自己是否会悄然间对何雨柱产生更深的依赖。
冉秋叶并非骄傲自满,而是觉得,有了女儿何曦后,他和何雨柱的家庭需要用心经营。
他骨子里传统,既然选择了何雨柱,即便对方有些许过错,但他仍认为何雨柱优于多数男子。
在他心中,何雨柱许多方面都胜过他人。
他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因此对自己的选择颇为满意。
所以他对何雨柱的行为虽有不满,但也基本认可。
然而,冉秋叶清楚,何雨柱注定不能时刻陪伴自己。
即便一周共处三天,其余四天仍是分开的。
这意味着大部分时间他们并未一起度过。
这让他感到困扰,却又难以表露。
当初是他鼓励何雨柱主动沟通,而何雨柱也确实照顾了他。
\"你刚才说有事跟我讲,还没说呢!\"
吃饭时,何雨柱想起进屋前冉秋叶欲言又止的样子,便询问。
原本的谈话方向因晚餐被打断,变得模糊不清。
如今开饭,他想了解当时的话题。
\"我想说的是,四合院里的三大爷他们真是复杂得很。
这些人的关系太难琢磨了,不然何雨柱也不会这么多年与他们斗智斗勇。\"
“三大爷听了我的话后,竟然说不想去你公司上班了,还特意叮嘱我不要告诉你,看来他是真的陷入困境了。”
冉秋叶将这件事告诉何雨柱后,他沉默良久。
其实他对四合院里这些人现在的处境感到同情,但这些人身上有不少问题。
如果不改正,和他们相处确实让人疲惫不堪。
冉秋叶说得对,这四合院里的人确实复杂。
不仅是冉秋叶觉得复杂,有时候他也深感困扰,每天都有各种事情发生。
这些事让他感到无奈,对这些人也忍到了极限。
然而,现状就是这样,四合院里的每个人生活都不安稳,很少有人能平静地过自己的日子。
如今的社会机会虽多,但也让人焦虑不安。
连二大爷和三大爷这样年纪大的人,都想抓住机会捞点资本。
但他们没想到,自己竟在这波浪潮中一败涂地。
要是像一大爷或聋老太太那样守得住本心就好了。
一大爷和聋老太太都能坚持初心。
聋老太太只靠卖粮票维持生活,从不做冒险投资。
一大爷则一直坚守岗位管理宾馆,他认为这样就够了,因为他的需求不多。
一大爷无儿无女,没人觊觎他的财产。
聋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但在何雨柱的帮助下倒卖粮票赚了些钱。
不过她毕竟年事已高,有点积蓄是正常的。
如果她不为自己晚年做准备,自己也会担忧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来没了之后,四合院里的人可能会被牵连。
何雨柱平时对院里其他人很厌烦,特别是跟聋老太太说话时态度也不好。
不过,他对聋老太太的认可度较高,因为她虽然在这里挣钱,但从不参与院里的其他事务。
不像二大娘和三大娘,总是议论是非。
聋老太太的行为常被何雨柱认为是明智之举,整个院子中她是最聪明的。
何雨柱只对冉秋叶提到聋老太太,对山大爷则不再评价。
他知道三大爷处境艰难,会给他安排工作,但不会草率决定。
他已有想法,只是还需与人商议。
冉秋叶承认平时与院里人接触不多,听何雨柱提及聋老太太后,也产生了兴趣。
聋老太太能在四合院这样的环境中安稳居住,还能获得何雨柱认可,实属不易。
院里的三大爷、二大娘以及秦淮如家的贾张氏都不易相处,而聋老太太既不占便宜也不吃亏,确实不易。
何雨柱所言不差,聋老太太必有几分本事,否则无法过上如此舒心的生活。
尽管三大爷和二大爷可能惦记着聋老太太的房子,但其实他们并不清楚聋老太太的真实想法。
聋老太太有自己的计划,却不会告诉他们。
因此,何雨柱和冉秋叶现在更倾向于照顾院子里的孤寡老人。
何雨柱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四合院里的老大爷一家,以及聋老太太。
冉秋叶性格善良,对老大爷和老大娘的认可已成定局,只剩下聋老太太需要接受。
若聋老太太也被冉秋叶接纳,那么四合院里的几家就能和睦相处。
何雨柱喜欢这样的氛围,尽管聋老太太与他没有亲情关系。
他认为自己曾得到大家的帮助,现在正是回报的时候。
至于三大爷和二大爷的问题,何雨柱觉得并非难以解决。
但他知道,最难的是转变他们的思想,因为固化的观念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