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频繁跟农村的人和事接触,也去了周围农村几次,总的感觉,现在的农村有点萧条。
感触最深的,就是村里的人太少了。
周末,大白天的,不是农忙时节,天气晴朗,应该是村里人的户外时间了吧?
除了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老年人在晒太阳以外,连一个孩童都没有。不止一个村子是这样,连续几个村子都是这样。
除了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甚至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都很少见。如果看见中青年人,那肯定门口停着一辆车,全是从市里县里居住,回老家有事的人,像我们一样。
人少,没有人气,村子里就显得很沉闷。沉闷的村庄,沉闷的季节,沉闷的氛围。
可能我们去农村去得不是那么凑巧,如果农忙时节,应该有机械的声音,有一些忙着秋收的人们在穿梭吧。
2
遇到一位村里小学的老师,她聊起来现在的村小现状。
没说多少话,只是说明年她们的学校要合并到另一所小学了,因为学生太少了,单独开设一所学校太浪费了。
我小时候上学的那个乡镇,整整一个乡镇呀,有三四十个村庄组成,现在那个乡镇连一所中学都没有了,因为学生太少,前两年被合并到相邻的镇政府驻地中学去了。
现在,一个乡镇,马上面临只有一个小学的窘境了。
这是一个不算太偏僻的乡镇,如果那些偏远的乡镇,小学中学会是什么情况呢?
那些小孩子们,在该上小学的年龄,每天需要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奔波很长时间。只要有点经济基础的人们,大都带着孩子去县城、市里住学区房享学区便利了。
不知道现在有的县区镇街,还一个劲的要求盖教学楼都是怎么想的。
对,现在的小学生比较多,但是仅限于城市和一些县城,乡镇里的孩子是越来越少的。乡镇里的孩子最终的归宿,基本都是就近的县城或城市了。
关于城市和县城的学生上学,不得不吐槽一下。现在的小学生比较多,可以用闲置的初中教学楼呀,等这一批小学生上初中了,会有大片的小学教学楼空闲,那个时候初中生是不是可以借用呢?同一批学生再上高中了也是一样的道理。
响应二胎政策放开的家长们,家里的老二现在正是上小学的高峰期,再看看现在的幼儿园们,关停潮持续一段时间了,只会愈演愈烈。幼儿园关停的关停,减少班级的减少班级,以后的生源一再减少,现在建成的教学楼,利用价值又何从谈起呢?
更何况,现在的ZF缺钱,建的每一栋楼只是增加一项负债而已,同时增加了一家垫资搞建设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