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如同细碎的金片,透过窗户的缝隙,轻柔地洒落在楚阳疲惫的身上。
经过一夜与难题的苦斗,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然而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望着眼前那本写满批注与疑问的《儒道精蕴》,楚阳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开这些深奥的谜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书合上,放入破旧的布包,决定前往私塾,向陈夫子求助。
楚阳一路疾行,脚下的土路扬起些许尘土。
路边的野花野草在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为他加油鼓劲。
不一会儿,私塾的轮廓便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那熟悉的大门,朱漆虽已斑驳,但在楚阳眼中,却依旧透着一股庄重与威严。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进私塾,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知识与文化的气息,总能让楚阳感到心安。
此时,学生们大多还未到,整个私塾显得格外宁静。
楚阳径直走向陈夫子的书房,书房的门半掩着,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翻书声。
楚阳轻轻敲了敲门,恭敬地说道:“夫子,楚阳求见。”
“进来吧。”陈夫子温和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楚阳推开门,走进书房。
书房不大,却堆满了书籍,书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仿佛一座知识的宝库。
陈夫子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本古籍,看到楚阳进来,他放下书本,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夫子,学生冒昧打扰,实在是遇到了极大的难题,恳请夫子为学生解惑。”楚阳说着,从布包中取出《儒道精蕴》,递到陈夫子面前。
陈夫子接过书,看到封面上“儒道精蕴”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此书颇为珍贵,你从何处得来?”陈夫子问道。
楚阳将集市上遇到神秘儒袍客,以及对方赠送书籍的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
陈夫子听完,微微点头,说道:“看来你与儒道缘分不浅。不过,此书内容高深,以你目前的学识,确实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说着,陈夫子戴上那副用细竹条制成的老花镜,翻开书本,仔细阅读起楚阳标记的疑难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