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有所成(1 / 2)

在陈夫子悉心的指导下,楚阳对《儒道精蕴》的理解如同拨开重重迷雾,渐见明朗。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薄雾,楚阳便已端坐在那间破旧茅屋的桌前,再次翻开那本被他视作珍宝的《儒道精蕴》。

此刻,书中那些曾经如天书般晦涩难懂的文字,仿佛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跳跃在他的眼前,与他进行着一场场深入灵魂的对话。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逐字逐句地研读着,手中的毛笔不停地在纸张上记录下自己新的感悟与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儒道理念的领悟越发深刻,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而是能够深入探寻其背后蕴含的深远哲理以及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堂上,楚阳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每当陈夫子提出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那高高举起的手臂,仿佛是他向知识高峰攀登的旗帜。

他的回答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从《儒道精蕴》中汲取的智慧。

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在私塾的教室里回荡,让同学们不禁为之侧目。

有一次,陈夫子讲解儒道中“仁爱”的思想,提问同学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

楚阳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说道:“夫子,学生以为,践行仁爱,不仅要关爱身边的亲人、朋友,更要将这份爱推己及人,延伸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就像我们青岩镇,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便是仁爱的体现。

而且,仁爱也并非局限于人,对待世间万物,皆要有一颗悲悯之心。

比如,我们不应随意践踏路边的花草,因为它们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这同样是仁爱。”

他的回答让陈夫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夫子赞许地说道:“楚阳所言极是,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