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投降(1 / 2)

王野带着几人撤退到了一座山头上。

环顾四周,他说道:“就这儿吧。”

王喜奎好奇地问:“大王,为什么选这座山头?”

后面的赵二娃和黄顺也竖起了耳朵,满脸期待。

王野当场开始讲解:“你们看这视野,前方是一片广阔的空地,敌人一旦从前面的山谷出现,就会完全暴露在我们的攻击范围内。”

“再看看后面。”他指着背后说,“不远处还有一个山头。”

“这样一来,当敌人追上来时,我们早已越过那个山头,这样,那个山头就能有效地挡住敌人的视线。”

“我们也就不会暴露在敌人的射程之内。”

“这样我们就能从容地甩掉追兵。”

“瞧瞧那山头。”王野再次指向前方的山头,继续说道,“后边是一片平坦地带,要是咱们把阻击点设在那个山头,等鬼子追上来时,咱们撤到空旷处,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变成活靶子,明白了吗?”

“明白了!”王喜奎、赵二娃与黄顺齐声答道。

他们点头之际,心里想着,跟着队长打仗真是痛快,只让我们打鬼子,鬼子却难得碰到我们。

话音未落,远处山口突然出现一队日军。

“小鬼子到了,准备迎战!”王野下令。

王喜奎三人迅速进入各自的射击位置。

王野也伏在一块大石后,摆好武器。

王喜奎一边举枪瞄向扛着膏药旗的旗手,一边说:“这旗手归我,谁也别跟我争。”

“没人跟你争。”

王野轻笑一声,接着吩咐:“全体注意,听我命令。”

于是,王喜奎、赵二娃和黄顺迅速拉动枪栓,将子弹推入枪膛,并俯下身子,通过准星对准目标。

日军很快接近两百米范围。

“开火!”王野轻轻扣动扳机。

随即,王喜奎三人也扣动扳机。

枪响之后,对面的日军立刻倒下了四个。

王喜奎、黄顺以及王野各击中一个鬼子头部,而赵二娃瞄准的是鬼子的躯干,显然他的射击技术略逊一筹。

王野心中一动,调动意念,将自己的“精英级 ** 卷轴”施加在赵二娃身上,赵二娃顿时打了个寒颤,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但王野认为,赵二娃的枪法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进步。

因为魏大勇同样使用了精英级射击卷轴,可他的枪法毫无长进,依旧停留在普通老兵的层次。这究竟是为何呢?

他自己则立刻感受到“冷兵级体魄”的效果,立竿见影。

而魏大勇那边,精英级射击的提升却迟迟不见成效。

不过这也算好事,省得被人当作异类。

再瞧对面的敌人,此刻早已趴伏于地。

长途跋涉后,他们的队伍开始散乱,机枪组、掷弹筒部队以及伪军都落在了后头。

因此,必须等到后续的机枪小组赶到,小鬼子才会重新组织进攻。

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慌忙撤退,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消灭几个敌人。

王野冷哼一声,拉动枪栓,一颗炽热的弹壳从弹仓弹出,随后再次推动枪栓,将一枚6.5毫米口径的子弹送入枪膛。

紧接着,他举枪瞄准草丛中隐藏的一个日军士兵。

“去死吧。”王野低声咒骂,轻触扳机。

只听见一声枪响,他肩部抵住的枣木枪托猛地震动了一下。

抬头向前望去,只见那名日军士兵脑袋一偏,再无动静。

王喜奎、黄顺以及赵二娃相继开火,可惜均未命中目标。

在两百米的距离上,要击中固定或匀速移动的目标对经验丰富的老兵来说并不算太难,但若要命中站立的敌军头部已是相当不易,而想要准确击中藏身于草丛中的目标,则几乎不可能实现。

于是王喜奎询问道:“大哥,你的枪法是如何练成的?”

“怎么练的?”王野笑了笑,回答说,“用**喂出来的。”

赵二娃好奇地问:“要射击多少次,才能练到跟你一样厉害的枪法?”

“这不好说,每个人的天资不同。”王野答道,“有些人练几百次就成了顶尖高手,而另一些人就算练了几万次依然没什么进步。”

黄顺接着问:“那你呢?自己练习了多少次?”

“问我?”王野笑着回答,“至少也有好几万次了吧。”

王野上辈子做了多年特种兵,射击次数绝对超过几万。

“什么?几万次?”听到这话,王喜奎满是艳羡。

话音未落,敌人的机枪小队赶到了,正准备布置机枪实施火力覆盖。

“走!”王野立刻跃起身,王喜奎三人也跟着站起来。

他们本来藏在山脊后方,撤退几步后便消失在山脊背面。

敌人的机枪火力随即猛烈射来,将山脊附近的树木击得东倒西歪,却连他们的一根汗毛都没伤到。

刁德胜带着一个排的伪军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时,

看见日军已经追至对面百米外的另一座山头,连机枪组和掷弹筒分队也已进入两山之间的谷地。

刁德胜环顾四周。

发现山顶没有一具八路军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