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有敌来袭(1 / 2)

李倚正坐在桌前,手托着下巴,眉头微微皱起,思考着未来的规划。他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时而轻轻摇头,时而又微微点头,似乎在权衡着各种方案的利弊。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侍卫洪亮的通报声:“都头,曹都尉有事禀报!”

声音打破了房间内的宁静。李倚微微一怔,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其实,李倚虽在他所管辖的这座县城内单方面重建了府兵编制,但他心里明白,这只是初步的尝试,并没有完全恢复府兵制度。

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募兵和府兵制应该同时执行。他打算建立两到三支完全精锐的职业军队,这些军队的士兵专门用作征战沙场,开疆拓土。

而常备军则采用府兵制,平时他们就是普通的百姓,耕种土地,过着平凡的生活;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就可迅速集结,拿起武器,成为保卫家园的战士,这样的军队用作守城即可。

除此之外常备军要做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就可以避免将领与士兵之间形成过于紧密的关系,从而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带来的战乱和动荡,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困境。

而职业军队的大小将领也要随时轮换,同时士兵除了思想工作要做好,让他们明白为谁而战,奖罚也要分明,并不能一味的压榨士兵。

因此,虽然他建立了府兵的编制,但实际上这两队人马还是按照职业士兵的标准来训练和管理的。所以,侍卫称呼他为都头也并不是不可以。

李倚回过神来,连忙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吩咐道:“好,快快有请曹都尉!”

不一会儿,只见曹延迈着大步,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他一进门,便立刻躬身行礼,朗声道:“都头,有紧急军情!前往渑池的屯将来报,河阳刘经偷袭李罕之,李罕之退出渑池,李罕之部将李瑭带领三百人马往崤山而去。”

听到这个消息,李倚不知道是应该喜还是忧,喜的是本来只是前去招揽流民的屯将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情报,忧的是李瑭带领的三百人马如果翻过崤山,来到永宁势必会有一场战斗,毕竟李罕之的手下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不过尽管眼前的局势显得颇为严峻,李倚内心还是跃跃欲试。在这之前,他所带领的队伍一直面对的不过是些贼军、土匪和溃军之流,那些乌合之众的战斗力着实有限,与他们交锋比较轻松。

可这一次截然不同,他们即将正儿八经地面对几百名正规军。这对于李倚而言,就像是一场前挑战,他迫切地想要试试自己的斤两,看看自己和手下这群兄弟们在真正的硬仗面前,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同时战场是一座最好的熔炉,能让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快速成长。他手下的大部分士兵,虽然平日里也经过了一些训练,但毕竟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

这一次与正规军的交锋,无疑是一次绝佳的磨练机会。更何况,他们作为守城一方,占据着地理上的优势,城墙高耸,易守难攻,只要部署得当,未必不能给敌军一个狠狠的教训。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李倚的目光落在了身旁的曹延身上。他看了下曹延,沉声道:“你预计对方还有多久能到达永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