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 河东军消息(1 / 2)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自打败李罕之至今,已然过去了一个多月。转眼间,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而永宁城也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就在那一日,张全义在城内张贴了一张布告,这张布告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整个永宁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城内的百姓们对于这张布告背后的深意却是一知半解。毕竟,他们只是普通的民众,平日里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难得的安稳日子后,他们似乎已经渐渐忘却了自己所处的环境。

尽管张全义在布告中承诺免除赋税,但响应前往凤翔的人却寥寥无几。这让李倚感到颇为失望,他原本以为布告一经张贴,再加上免除赋税的政策,就算不能做到一呼百应,至少也会有大多数人愿意前往。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李倚并没有责怪这些百姓。他深知,对于这些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日子的人们来说,远行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毕竟,如果没有战乱,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踏出自己所在的县城。

而此次前往凤翔,不仅路途遥远,接近一千里之遥,而且途中还不知道会遭遇怎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不愿离开家乡,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响应前往凤翔的百姓数量有限,但报名参军的人数却相当可观。

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李倚推行的军中改革措施。原本,高仁厚只打算招募满二十个团的兵力,但实际报名人数却远远超出了预期。

经过与李倚的深入商议,高仁厚最终决定额外招募一些人,以补充李倚的亲兵队伍。如此一来,李倚的亲兵队人数也达到了五百人。

可以说,城中的青壮年几乎都已投身军旅。这样一来,尽管响应的百姓人数相对较少,但这些士兵及其随军家属的数量却占据了城内人口的大半。

如此一来,原本按照张全义所说的分散前往就没必要了,军队人数够多,足以护送这些随军家属安全离开。

至于那些不愿意跟随前往的百姓,李倚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听之任之,让他们自行面对未来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那七百多名俘虏早在李振主动请缨去处理这件棘手事务后的第三天,就全部失踪了。

对于这一情况,李倚并未过多关注,只是大概听说李振使计让对方发生了暴动,最后顺理成章的全部坑杀掉了。

具体怎样执行的李倚没有过问,只要能解决掉就好,毕竟已经突破人类底线的军队来说战斗力再强也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入夜,李倚正在听着河阳城中密探的回报:“禀报大王,李克用已经派出康君立为南面招讨使,李存孝、薛阿檀、史俨、安金俊、安休休为指挥官,率领七千骑兵驰援李罕之,目前大军已至昭义泽州。”

李倚大惊,万万没想到李克用的速度如此之快,这样一来他们出发的时间就要提早了。

“好了,你先退下吧。”

李倚挥了挥手,示意密探退下,随后安排侍卫叫来了李振,经过俘虏事件,他已经发现李振这人适合做这种脏活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