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以血为契(1 / 2)

五更时分,苏州码头的薄雾还未散尽。

沈惜棠踩着潮湿的青石板,望向远处熟悉的粉墙黛瓦。二十年了,沈家老宅的飞檐依旧挑着江南的烟雨,只是墙头爬满了枯藤。

\"姑娘当心。\"

阿青扶着她跨过一截断裂的门槛。院中荒草没膝,唯有那株老梅还活着,虬曲的枝干上缀着零星白花。

沈惜棠伸手触碰树干,树皮上深刻的刀痕依旧清晰——那是她七岁时,父亲教她认星象时刻下的北斗。

\"东厢房保存完好。\"萧珩的声音从回廊传来,他腰间绣春刀挑开蛛网,\"沈大人的书房有人定期打扫。\"

推开雕花木门的瞬间,尘封的墨香扑面而来。书案上的宣纸已经泛黄,但砚台里的墨竟未干透,仿佛主人刚刚离去。沈惜棠的指尖抚过书架,《海错图》《星经》《漕运录》……每一本都插着父亲手写的签条。

\"找鲛人骨的线索。\"

她刚抽出《海错图》,一本薄册从书缝中滑落。萧珩俯身拾起,封皮上赫然写着《归墟志》!翻开扉页,一行朱批刺入眼帘:

\"嘉靖十九年七月,东海渔民献鲛人骨于苏州织造局,骨中藏珠,夜放蓝光。\"

沈惜棠与萧珩对视一眼,同时想起赵无涯临终的话——\"蛟人泪在太子陵\"!

三更的阊门码头,一艘乌篷船悄然离岸。

沈惜棠裹着灰鼠裘坐在舱中,膝上摊开苏州府志。烛火摇曳间,她突然按住其中一页:\"隆庆太子陵不在陆上!\"

萧珩倾身来看,只见泛黄纸页上绘着太湖水域图,某处标着\"潜龙洲\"三字,小字注曰:\"永乐年间淤沙成岛,形如蟠龙,俗呼太子墩。\"

船头突然传来急促的鸟鸣——是阿青放的哨!萧珩瞬间吹灭蜡烛,舱外立刻响起破水声。

\"是漕帮的探子。\"他贴着沈惜棠的耳廓低语,温热呼吸扫过她颈侧,\"我们被盯上了。\"

沈惜棠无声地抽出银簪。簪尖在黑暗中泛起幽蓝,正是淬了\"醉阎王\"的征兆。当舱帘被刀尖挑开的刹那,她猛地扬手——

\"叮!\"

银簪撞上一柄蛇形短剑,溅起火星。持剑人戴着青铜面具,面具额心嵌着颗血红的珠子。

\"血鹞子!\"萧珩的绣春刀已出鞘三寸,\"沈红绡的人?\"

面具人却突然摘下面具。月光下露出一张布满烫伤的脸,右眼窝里嵌着颗琉璃假眼:\"沈姑娘,赵帮主让我等了你二十年。\"

潜龙洲的芦苇荡里藏着艘沉船。

那漕帮汉子自称\"铁鳞\",引着他们钻入腐朽的船舱。借着夜明珠的光,沈惜棠看见舱壁上刻满诡异的符文——与父亲《归墟志》中记载的鲛人文字一模一样!

\"嘉靖二十年,赵帮主带我们运鲛人骨上岛。\"铁鳞的假眼在暗处泛着绿光,\"当晚就出了事……\"

他掀开一块活动地板。下面竟是个垂直向下的石井,井壁生满发光苔藓,映出无数悬吊的铁笼。每个笼里都有一具白骨,胸骨处皆被利器洞穿!

\"那些太监取走鲛珠后,把劳工全关在这里等死。\"铁鳞的声音像钝刀磨石,\"赵帮主逃出去前,把最后一颗珠子藏在了……\"

\"龙喉。\"沈惜棠突然道。

她指向井底——苔藓的荧光勾勒出一条盘龙的轮廓,而龙口大张处,隐约可见水晶棺的反光!

萧珩刚要下去,整艘船突然剧烈摇晃。铁鳞的假眼疯狂转动:\"是潮信!每月初七子时,归墟之门会开!\"

仿佛印证他的话,井底传来雷鸣般的轰响。海水倒灌进来,瞬间淹到膝盖。沈惜棠怀中的《归墟志》被浸湿,墨迹晕染间,浮现出一行先前隐匿的文字:

\"鲛珠聚,归墟现,龙脉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