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忘恩负义(1 / 2)

对弈江山 染夕遥 3172 字 5小时前

林不浪长叹一声道:“原本看起来朝廷必败的局面,却因为一人用兵如神而彻底的扭转了形势......这个人就是朱隽......”

“他虽然是朝廷的前将军,但那三路兵马的主将也不是省油灯啊,按道理,朱隽只能调动得了他本部人马而已......难道青羽军连区区一部兵马都抵抗不了么?”苏凌不解的问道。

“局势最初,确如公子所想的那样,朝廷表面之上四路大军齐出,声势浩荡,实则贺思退、王熙和沈济舟皆各怀鬼胎,只列阵,不出力,便是勉强上阵,也多是站脚助威,一旦冲锋,便皆按兵不动,唯有朱隽一部,悍不畏死,人人冲锋陷阵,与张太平的青羽军在广水河展开了激战。”

林不浪顿了顿又道:“然而,绝对不能因为朱隽只有一部人马而小视了他,他的人马虽少但贵在精,张太平虽有二十余万青羽军,但鱼目混杂,没有系统的训练,士兵和部将的素质跟朱隽的人马更是天壤之别......”

“朱隽仅率本部人马,便能抗衡张太平的二十余万青羽军,双方十数次交锋,张太平没有讨得半点便宜,反倒是朱隽本部人马还略有小胜......这样一来,朱隽更是打出了信心,只道那张太平人马虽众,不过皆乌合之众......”

“可即便如此,朱隽仅靠着本部人马,想要彻底打败张太平的青羽军那也是不可能的啊,虽然有的时候量变不一定能够产生质变,但是二十余万人马对上区区数万兵马的朱隽,溃败的局面几乎不可能......”苏凌道。

“公子说得不错,但是贺思退、王熙和沈济舟他们,一个个都是老狐狸啊,原本不过是观望驻足吗,消极怠工,可是看来看去,发现仅凭朱隽一部兵马就能跟张太平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还夺了张太平人马的很多粮草辎重,他们自然沉不住气,一个个从自扫门前雪,变得红眼起来.....所以,在随后的几次战场交锋上,他们三路人马虽然依旧不出全力,但是明显地比之前积极了不少......”

林不浪满是对朱隽的赞赏,又道:“朱隽见事有转机,以劳军的名义,将那三人聚在一起,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先用极少数的非主力人马,在张太平的阵前摆下阵势,吸引张太平来攻,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朱隽保证,他们三人便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剿灭叛军的最大的利益和荣耀......”

“那三人自然半信半疑,可是剿灭张太平和青羽军这样的功劳实在是诱惑太大了,所以,皆动了心,回营之后,他们便在军中挑选了一些战力低下的士卒,编成三部混合在一起的杂牌军,更爱惜羽毛,将主力人马后撤了数里安营扎寨......然后将这三部战力低下的人马混编成的兵马交给了朱隽调度......”

“这朱隽想做什么?他不会真的以为张太平不堪一击吧,靠着这根本没有战力的人马,上了战场,定然一触即溃啊......”苏凌更为疑惑道。

“呵呵......公子你高估了张太平青羽军的战力,也低估了这些杂鱼人马的战力啊......”林不浪淡笑道。

“朱隽照单全收了这些杂鱼兵,然后列阵在广水河岸,向他们训话,说的是毫不遮掩,朱隽告诉他们,他们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们毫无战力,皆是老弱病残的杂鱼,连人都不配叫......这些士兵听了,一个个怒满胸膛,毕竟都是男人,士可杀不可辱嘛,最后朱隽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十分郑重地问他们,他们真的甘愿被人呼为杂鱼?甘愿被人瞧不起?甘愿去送死吗?一时之间,群情激昂,这些士兵皆高呼不愿,朱隽便告诉他们,若是他们不愿被人侮辱,不愿送死,那就拿起手中的刀枪,向广水河对岸的匪兵发起冲锋,让他们的主将还有那些所谓的精锐主力看一看,他们也是热血汉子,也是不怕死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

苏凌闻言,朗声赞道:“朱隽知兵也,好一手的激将之法!......”

林不浪点了点头道:“随后,朱隽下令让他们向河对岸张太平的青羽军发起冲锋,这些原本的杂鱼,军机涣散。战力低下的士兵们,一个个如脱胎换骨了一般,如潮水如下山的猛虎一般,呐喊着一鼓作气冲到了河对岸,与张太平的二十余万大军展开了殊死激战......”

“这一战,一直打了将近五日,双方忽悠胜负,那些所谓的杂鱼人马,死伤过半,但也重创了张太平的青羽军,五天之内,张太平的青羽军被死死地楔在本部大营,不得寸进一步,无法主动出击,只能被动防守......”

“而且,那些杂牌军士兵,还不定时的骚扰进攻张太平的营地,不分白天黑衣,说打便打,说退便退,让张太平苦不堪言......张太平甚至一度认为,这些人马,就是朝廷的精锐......”林不浪滔滔不绝的说道。

苏凌不住地点头道:“朱隽对战局的把控,以及用兵之上,的确比张太平高上太多啊......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

“不过,双方的势力摆在那里,张太平的青羽军虽然战力一般,加上各部的将领也各自为战,但总人数和硬实力摆在那里,虽然被那些杂牌人马搅得狼狈不堪,但是若说彻底的失败或者重大的受挫,那还谈不上的,朱隽凑的这些杂牌军,想要吃下张太平所有的二十余万人马,那也是天方夜谭......双方便陷入了僵持之中。”林不浪道。

苏凌心中一动,看向林不浪的眼神,更是多了几分的赞赏,林不浪这一番侃侃而谈,让苏凌觉得,林不浪完全有领兵的才能,若是给他一部人马,他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是个不可多得人才。

苏凌暗暗打定主意,以后若再有大战,必定要让林不浪多多参与,最好能让他独自领兵,多多实践和磨炼......

林不浪不知道苏凌心中所想,又道:“可是公子应该也看得很明白,所谓的僵持,不过只是一场虚伪的假象,是朱隽用来迷惑张太平的,他麾下的主力人马,可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动,不过却在营中日夜操练,憋足了劲,等待时机,给予张太平最后的致命一击......”

“广水河之战,双方拉锯了约有半月余,终于出现了转机,朱隽用来麻痹张太平的杂牌军终于收到了效果,张太平的青羽军开始越来越松懈,越来越麻痹大意,甚至张太平本人也觉得朝廷的军队也就如此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军备废弛,加上青羽军本就军纪不严,整个青羽军二十余万人马,出现了军机涣散,消极防守和进攻的迹象......”

苏凌闻言,沉声道:“所以,朱隽等待的时机,应该是来了!”

林不浪点了点头道:“于是朱隽瞅准时机,乘机于夜亲勒精锐战兵,鸡鸣出兵,突袭青羽军阵地。青羽军仓猝应战,大战至午,遂被击溃。”

“张太平两位亲弟战死,约十万人被杀另有十余万人万余人,被踩踏而死,或溺水渡河而亡。朱隽亲自杀入中军主帐,执张太平,随后,朝廷四路大军乘胜进攻,直捣青羽军匪兵老巢济州广原城,悉虏青羽军家属,俘获伪丞相、伪将军等几乎所有青羽军伪官,焚烧大批辎重,青羽军遂覆亡,而张太平亦被押送京都龙台,凌迟处死......”

林不浪说到这里,长长一叹道:“可叹张太平,做了半世强人,结果却落得一个千刀万剐的下场......”

苏凌闻言,也叹息半晌,方道:“灭张太平,那朱隽当居首功,想来朝廷应该不会亏待他的吧......”

林不浪忽地摇头苦笑,眼中满是愤恨之色道:“公子若这样想,那便大错特错了,朝廷封赏了贺思退、王熙和沈济舟,三人基本没出什么力,结果却赚得盆满钵满吗,一时间成了万民传送的大英雄......可原本功劳最大的朱隽.......”

“如何?......”苏凌急问道。

“战事刚一结束,还未来得及班师,朝廷便下诏诏朱隽即刻回京,待朱隽回京之后,竟被朝廷宣布了十大罪状,官职一撸到底,投入死囚牢,听候圣裁!......”林不浪的声音愈加激愤道。

“这!......简直岂有此理?那天子是个蠢货还是个瞎子!竟然如此对待功臣良将!......”苏凌顿时也大怒道。

林不浪苦笑道:“公子,大晋现在不就是这样,真正为国为民者,不受重用,或被打压,或被排挤,这还算轻的,最起码也能苟活,更有一些,被大晋朝堂甚至整个大晋颠倒黑白,蒙受不白之冤,全家身死......亦不在少数啊!......”

苏凌闻言,叹了口气,默然无语。

“当时朝廷为数个宦官阉党所把持,他们素知朱隽忠良,不愿结交阉党,更不愿趋炎附势,见他立下如此大功,唯恐天子赏赐高官厚禄,他们不能制,因此便罗织罪名,阴告于先帝......所以,才有了朱隽这等遭遇......”林不浪痛心疾首道。

“那后来呢?朱隽如何了?......”苏凌问道。

“幸有朝廷忠直之士,奔走相告,联合太学生,上书朝廷,迫于压力,朝廷只得将朱隽从死牢开释......但人虽然报下来了,却被贬为庶人,永不得入朝为官了!......”

“朱隽只得携了家人,回到乡里,靠着几亩薄田度日,终是郁郁寡欢,于半年之后,忧愤而终!......”

林不浪说到这里,低下头去,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