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帝没想到,太子发动这个宫变,不是临时起意。
他已经筹划了很久,连禁军都有一半人倒向了他。
他原本想着太子大逆不道,这次,不但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还要将他贬为庶人,赶出京城,可叛军转眼就打到了宫门。
皇帝听着一层层禀告,一次比一次情况堪忧,急问:“老三呢?”
汪大锤小心地回:“梁王殿下今日大婚……”
“赶紧派人去,传朕旨意,令老三带兵平叛!”
旁边的禁卫脸色难看:“宫门已经被叛军把守,我们的人出不去了。”
“难道老三那里就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吗?”
有一个声音嗫嚅:“太子殿下就是故意借着梁王殿下大婚,不会关注京中的事,才在今天发动的。甚至叛军还专门绕开了梁王府附近。”
“什么太子,那是逆贼!逆贼!”皇帝脸色变了:“不管用什么方法,立刻把信传给老三,让他带兵平叛。”
“是!”
皇帝下令,自然是必须得去,再说现在的情况也只能去寻找外援。
但他们想到的,太子也想到了。
各处都守得严严实实。
皇帝派出的暗卫倒是走得远一些,可是双拳难敌四手。被发现之后,被一顿乱箭射死。
太子带兵冲进了宫中。
皇帝大骂:“逆子,你已经是太子,朕还没到百年,你就这么等不及吗?”
太子按着剑,冷笑一声:“父皇,你扪心自问,若我今天不动手,这个太子之位我还能坐多久?”
皇帝目光有些闪烁,他确实是动了废太子之念,甚至已经在想老五老六老七哪一个更适合做太子。
为何没想过老二老三?
当然因为老二养在皇后膝下,和太子一个鼻孔出气。
老三,他有点害怕。
比他是血煞命格时还害怕。
血煞命格主杀伐,但是只要把他扔到战场,这件事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天星入命,大吉命格,这就不能让他不多想了。
天星入命,群星拱卫,代表的是什么意思?那不是很明显吗?
被他这样压制,老三都能坚挺如山,军权在握,即使很少上朝,在朝中地位也举足轻重。
若是他放开一些,宽容一些。
是不是他这个皇帝也要让位了?
所以他会保住老三,但是不会让老三当太子。他怕老三的命格冲撞了他的帝星。
最后他斟酌了一番,比较中意老六或是老七。
老七聪明机敏,顺妃又是个安分的,当了太子,也不会像现在的太子这样不安分。
至于老六也在他的考虑之列,还是因为老三的大吉命格,有淑妃在,老三就会为老六所用。
大吉命格,旺的还是东夏,还是下一任皇帝。那就很好,东夏千秋万代,国祚绵长,也是他愿意看到的。
此时被太子一质问,皇帝自是不会承认。
“一切都是你的臆测,因为臆测,你就要逼宫吗?”
太子冷笑一声:“父皇,儿臣现在觉得,与其等别人给,不如自己拿!父皇还是早早的颐养天年吧,儿臣会尊父皇为太上皇,也会好好处理朝政,替父皇分忧的!”
皇帝怒骂:“乱臣贼子,你休想!”
这时,一个人快步进殿,来到太子身边:“皇兄,咱们的行动必须要快,要是那老三那里得到讯息,就会功亏一篑。不能再拖了,赶紧做决断吧。”
皇帝目光移去:“夏璟煜,你也跟着一起谋逆?”
二皇子看着他,目光冷漠,脸上的神色却带着些莫名的意味:“父皇,儿臣胸无大志,从小就只知道听皇兄的,皇兄要干什么?儿臣跟着就是。”
皇帝气了个倒仰:“包括谋逆?不忠不孝,你也听他的?”
二皇子脸色嘲讽:“是呀,我是母后养大的。我自然听母后和皇兄的。”
皇帝气极:“你说什么?皇后,她也和你们一起?”
二皇子瞥他一眼:“父皇说的什么话?父皇有心想废太子,母后以后是不是太后可不好说?现在皇兄请父皇当太上皇,母后直接就能做太后了。她不跟皇兄一起,难道还站在父皇这边吗?
毕竟,母后只有皇兄一个儿子,父皇却有十几个儿子。母后只有父皇一个男人,父皇却有五十多个嫔妃!”
皇帝:“……”
他不是无语,他是气的说不出话来了。
果然,侧面的宫门口,皇后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
太子谋逆怎么可能不跟皇后通气?甚至太子的主力军还是后戚。太子养私兵,也是安国公秦骅在筹办。
殿中大步走进来了一个手按配剑,穿着盔甲的人,跟在皇后身后。
那是安国公秦骅,掌管着京畿卫。
他的身后,还有两个京畿卫副将。
秦骅淡淡瞥了皇帝一眼,没有说话。
从太子出生,他就是太子党,皇帝想废太子,那怎么可能,有他在,那就只能废皇帝了。
皇后走过去,脸色仍是那么端庄高贵,缓缓地带着施舍般的语气说:“皇上,擎安这个太子当得够久了,也该再进一步了。皇上不是一直说精力不济吗?正好让孩子操劳,你享享清福!”
“你,你身为皇后,竟也和太子一起算计朕,你们眼里还有朕吗?”
这一刻,他眼里满是失望,同时也恨自己速度慢了些。
老三提醒过,太子不安分。
但他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有太子在前头,剩下的几个儿子眼里盯着的都是太子之位。他们在那里斗来斗去,自有一种平衡。而平衡的杠杆是掌握在他手里。
但现在,太子不跟弟弟们斗了,直接来逼宫了。
他有一种玩脱了的感觉。
不,是已经玩脱了,没看见现在这个逆子,都已经带着刀剑打到他的宫里了吗?
这情形一看就是已经不能善了,但是皇帝还想挣扎一下。
“太子,朕保证不会废你的太子之位,朕百年之后,你还是还一任皇帝。你们现在收手,朕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切都不会改变。”
太子嗤笑一声,都这个时候了,还跟他说什么收手,他还能收手吗?
他虽然平庸,也知道,他这里收手,下一刻,他的私兵就会被绞杀,母后会被废,他这个太子立刻就会被贬为庶人,或者赐一杯毒酒。
他冷冷地说:“父皇,别说儿臣没给你机会。如果你现在写退位诏书,儿臣定会好好尽孝。如果你不写,儿臣只能不孝了。”
“逆子,你敢!”
皇帝怒喝:“就算你们今日逼宫成功了,也逃不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史书上千年唾骂,即使你坐在那个位置也名不正言不顺。何况,众臣不是傻的,我东夏的忠臣良将,都不会认你为主!”
太子笑了起来:“父皇说的什么话?明明是五皇弟六皇弟七皇弟联合起来逼宫,本宫见情形不对,赶来救驾,这是来迟一步,父皇已经死在三个逆弟手中。本宫诛杀逆贼,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于父皇灵前继位,名正言顺!”
皇帝:“……”
他再次气得说不出话来。
身为皇帝,他太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但他的心也在颤抖:“你对老五老六老七做了什么?”
太子语气冰冷:“他们谋逆弑父,本宫身为太子,自然是斩逆贼于剑下。”
说着,他上前一步,按住剑身:“父皇看来是不想写退位诏书了?本宫也没有时间跟你耗,那就请父皇宾天吧!”
说着,他手中的剑就向皇帝刺去。
这时,一个灰衣人突然出现,挡在皇帝前面,一剑挑飞了太子的剑。
太子急忙后退几步,一挥手,两个隐在后面的人身形如电,向着灰衣人攻去。
他们都知道父皇身边有高手。
既然要动手,当然是要万无一失,所以在二皇子的建议下,他重金聘了两个江湖高手一起起事,就等着对付这人。
灰衣人被缠住,太子冷笑一声,刷地拔出旁边一个护卫的配剑,再次向皇帝冲去。
其实弑君弑父这事,不必他亲自动手。
但是,这两年,皇帝对他只有疾言厉色和冷漠,他心里早就积聚了无边的怨气和怒火。
看着他杀气腾腾的眼神,皇帝顾不得斥责,急得连退几步,想要闪避,却被旁边的帏幔绊住。
身后好像有人推了他一把,他直直地撞在了太子的剑上。
皇帝猛地回头,看见了汪大锤的脸。
他难以置信地指着他,这是他的太监总管啊,竟然会背刺他。
可他张开口,就有血从口中漫出。
太子很满意汪大锤的识时务,这条阉狗有眼力,可以留他一条性命。
那灰衣人见皇帝遇刺,心中大急,不顾自身安危,将手中的剑脱手而出,向太子疾射而来。
秦骅目光骤变,急忙拔刀过来想挡。
因为手中没了兵刃,又是以一敌二,灰衣人很快被那两个江湖高手斩于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