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此之前,他们绝不会背叛。
待袁术战败,他们会归顺刘备。
此次前来,不过为尽最后的君臣之义罢了。
“朕有意迁都建业,众卿意下如何?”
袁术直视张昭等人,开门见山地问。
“迁都?”
张昭等人听闻,脸色骤变。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张紘急切地说。
“哦?为何?”
袁术含笑注视张紘,饶有兴趣地追问。
“陛下,迁都是大事,需慎之又慎啊……”
张紘拱手说道,语带焦虑。
然而此刻,他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对。
江东本就是他们的根基,若袁术迁都建业,他们将何去何从?
江东各大家族早已计划妥当,只等曹操与袁绍的大军击败袁术后,便改换门庭。
而一旦袁术迁都至江东,势必会给江东带来灾祸。
到时,这些家族又该如何自处?
难道要再次背弃主公?
背叛之事,一次尚可,二次则难容于世。
一旦江东世家再度追随袁术,其名誉将在天下蒙羞。
这对重视门第声望的他们而言,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朕已反复权衡。”
袁术神色平静地对张紘说。
“陛下。”
这时,鲁肃上前一步拱手道:“臣冒昧问一句,陛下迁都建业,是否意在避开曹操、袁绍大军的锋芒?”
“正是。”
袁术坦然承认,这倒让鲁肃微微一怔。
他原以为,以袁绍爱炫耀功绩的性格,必定不会认可,那么自己就有机会进言。
但如今,袁术竟出人意料地承认了这一点。
袁术突然决定迁都,让鲁肃猝不及防,刚准备好的言辞只能作罢。
但鲁肃随机应变,拱手劝谏:“陛下,战事未开,便先迁都避敌,恐挫我军士气。
汝南、寿春等地,沃野良田,百万民众,岂可轻弃?陛下若坐镇寿春,前线将士自会奋勇抗敌。”
鲁肃语气坚定,言辞恳切。
袁术听后抚掌大笑:“说得好!”
见袁术似有松动,鲁肃试探道:“陛下答应了?”
袁术却摇头:“不。”
他沉下脸道:“迁都之议,朕心意已定,何须多言。”
张昭等人见状,虽无奈但也无计可施。
“既然如此,陛下是否允许我们回江东,筹备接驾事宜?”
张昭暗示众人准备离席。
袁术冷哼一声:“无需回去,朕已决定,命尔等留守寿春,抵御曹袁联军。”
“什么!”
张昭等人大惊失色。
袁术却不以为意,笑着安抚:“放心,朕会给你们留下两万精兵。”
袁术或许对大局判断不足,但在谋略上却毫不含糊。
袁术并非全然无能,但若认为他处处皆弱就大错特错了。
他虽未能成就霸业,却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并成功称帝,身边不乏追随者。
“陛下,此事恐怕……”
张昭等 言又止,却被袁术果断打断。
“朕心意已定,无需多言。”
袁术挥袖示意侍卫将众人带离。
随后,他们被安置于一僻静院落,严禁与外界接触。
“德弘所言甚是,这些人并无真心归附之意。”
张昭离去后,杨弘自殿后现身,袁术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
“陛下,此时不宜纠缠于此。”
杨弘建议道,“此刻正是发兵江东之时。”
“可惜汝南就这么拱手让人给了袁绍那逆子以及曹孟德那个宦官之后。”
袁术略有不甘。
但他深知,单凭自己绝非曹操与袁绍联手之敌。
加上徐州陶谦和公孙瓒的支持,败局已定。
既然如此,不如早做打算,江东便是退路。
迁都江东后,凭借长江天险,曹操和袁绍难道还能硬拼到底?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即便暂时失去汝南,也不必担心。
日后曹操、袁绍必与北方刘煜争锋,我们只需稳守江东,休养生息。
待时机成熟,刘煜与曹操等人力疲势竭时,我们亦有机会北伐,统一全国。”
杨弘慷慨陈词,为袁术勾勒出未来的蓝图。
“德弘所言极是,或许朕真有机会一统天下。”
袁术重拾信心,高声回应。
然而,袁术未曾察觉杨弘眼中的些许失落。
实际上,那些话不过是安慰罢了。
机会?早已烟消云散。
未来,不论刘煜南下,还是曹操北伐成功,江东再无翻盘可能。
但话不能明说,一旦挑明,袁术必会陷入绝望,届时他可能会做出不可预料的事。
杨弘深知这位陛下的性格。
\"传令全军,即刻南下建业!\"
袁术高声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