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请皇帝来,是想展现价值,争取皇帝放松些管控。没想到,他刚想到的一个讨好皇帝的思路,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夭折。
赵桓见赵佶沉默,问道:“父皇还有什么事吗?”
赵佶说道:“没了!”
赵桓主动邀请道:“父皇如果没事儿,不如参加明天的大朝会?”
“不去!”
赵佶干脆利落拒绝。
换做以往,他肯定乐意,更希望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可是高丽王明天要称臣,皇帝喜滋滋的,他酸溜溜的看着,分明是故意针对他。
他绝不会给逆子当陪衬的绿叶。
赵桓起身道:“既然父皇不愿意,那就好好休息。您养着身体,且慢慢看。高丽称臣只是一个开端,待到天下一统,万国来朝,共尊天可汗的时候,父皇和朕一同见证。”
赵佶听得握紧拳头,忍不住想捶人,奈何人老体弱,逆子反而是体魄雄健得很。
打不赢!
骂不赢!
算了,惹不起!
赵佶哼了声,嘴硬说道:“要天下一统,要万国来朝,等你办到的时候,再来说不迟。”
赵桓笑了笑,没和赵佶打嘴炮,起身离开龙德宫,回到垂拱殿思考着去高丽驻军的人选。
明天的朝会上,高丽王会提出称臣,以及请求驻军。
驻军是马上要安排的事情,要提前敲定。
赵桓想着赵佶提及的徐兢,这个人跟着去高丽出使,只是一个陪衬的小官,却能记下出海沿途的道路、气候,以及在高丽的山川关隘和风土人情。
这人的敏锐性很强。
历史上,徐兢在地方担任县令,能灵活处理政务,让地方大治。遇到犯事的豪强权贵,也不畏权贵。
等出使高丽归来,献上在高丽的所见所闻奏折,被任命为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又升任刑部员外郎。
原本应该前途不错,可惜宋钦宗上位清除蔡京的党羽。因为徐兢的父亲和蔡京关系好,徐兢也被贬池州任职。
徐兢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在地方上虚度光阴,实在是可惜了。
赵桓心中有了想法,吩咐道:“周瑾,查下出使高丽的徐兢,看他被贬在哪里,召他回京觐见。”
“老奴领旨!”
周瑾记下后先安排人去调查情况,才能安排人去传旨。
赵桓定下徐兢的事情,还要安排武将,吩咐道:“传旨,召政事堂相公,以及种师道入宫觐见。”
周瑾通知了下去。
没过多久,李纲、宗泽、徐处仁、吴敏,以及种师道联袂进入,齐齐向赵桓行礼。
赵桓赐座后道:“高丽王要上表称臣,请求大宋在高丽驻军。你们说一说,该安排谁去?”
这番话如惊雷般,响彻在李纲、宗泽和种师道等人的耳中,一个个神色震惊。
高丽什么时候称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