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云端之上3(1 / 2)

周一上午九点整,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楼三楼的小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郑忻之端坐在会议桌的一侧,面前摊开一份装订精美、厚度可观的项目计划书。

他穿着熨帖的灰色西装,衬衫领口系得一丝不苟,指尖轻点着计划书封面:“季老师,这是我初步拟定的方案和执行计划。建议我们先从可行性最高的方案A开始讨论。”

他的声音平稳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会议桌的另一侧,季瑶的状态截然不同。

她面前堆着几本厚重的艺术画册、散落着各种材质小样和几张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的草图。

她正咬着铅笔头,眉头紧锁地盯着其中一张画满了抽象线条和光点轨迹的纸。

听到郑忻之的话,她才如梦初醒般抬起头。

“郑教授。”她放下铅笔,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方案A……嗯,很严谨,很规范,但是……”

她话锋一转,手指点向自己面前那张最凌乱的草图。

“你不觉得太无聊了吗?”

“校庆标志性装置,它需要的是震撼!是让人一眼万年。而不是一个放大版的、符合安全工程手册的航天模型。”

她拿起那张草图,快步走到郑忻之身边,几乎要把纸贴到他眼镜片上:“你看!我想做的是‘星尘之舞’!”

“构建一个动态的,亿万星尘粒子的宇宙星云!”

“观众可以走入其中,感受真实的宇宙空间,星云混沌的感觉,这才是艺术与科技的终极融合!”

郑忻之身体微微后仰,避开了那张过于热情的草图。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扫过纸上那些狂野的线条和标注。

“季老师。”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透着一丝不赞同的冷硬。

“创意很大胆,视觉上很震撼。但恕我直言,存在问题。”

他翻开自己计划书的某一页,用笔点着:“第一,安全性。大量观众可能进入的动态结构中使用,风险系数极高。”

“第二,可行性。你构想的动态结构对各方面要求达到了航天器级别。以我们现有的预算和六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工程验证和制造。第三,”

他看向季瑶,目光带着审视,“艺术性不能以牺牲科学性和工程可实现性为代价。一个无法稳定运行、甚至可能造成危险的装置,再震撼也是失败的。”

季瑶脸上的兴奋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质疑、被否定的愠怒。

她收回草图,抱在胸前,下巴微扬:“郑教授,艺术创作从来不是计算题!”

“航天精神不正是探索未知、挑战不可能吗,如果都像你这样,只做安全可行的东西,人类现在还在地面上仰望星空呢!”

“探索未知建立在严谨的科学上的,而非盲目的冒险。”郑忻之毫不退让,语气斩钉截铁。

“我建议,回到方案A,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改良和提升,才是务实之道。”

“务实?”季瑶像是被这个词刺痛了,声音陡然拔高。

“郑忻之教授!你是在建议我把平庸的作品献给学校的校庆吗?那不如直接去买个现成的火箭模型立在广场上好了!”

“季瑶老师!”郑忻之的眉头终于紧紧皱起,镜片后的目光变得严厉,“请注意你的措辞和态度!我们是在进行专业讨论。”

会议室里的火药味浓得几乎要爆开。

项目组的其他几名成员,包括郑忻之带的研究生小陈和季瑶工作室的助手林妍大气都不敢出,低着头假装研究自己面前的笔记本。

“咚咚咚。”

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僵局。

材料学院的刘教授推门进来,脸上堆着惯常的、有些圆滑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