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风起砖窑·“蛛丝马迹”(1 / 2)

顾沉砚的手电光扫过窑内角落,苏檀蹲在半人高的瓦堆前,指尖沾着霉灰,正一页页翻着本油布裹着的账本。

“停。”她突然捏紧纸页,指腹蹭过一行歪斜字迹。

顾沉砚弯腰凑近。

泛黄纸页上,“云州”“青竹沟”“绿源三号”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用铅笔写着“需验证真实性”。

“绿源三号?”他眉峰一挑。

苏檀扯了扯他袖口:“上月我往假报告里塞的虚构品种,就为引他们上钩。”她喉结动了动,“看来鱼咬钩了。”

顾沉砚指节叩了叩纸页:“他们在筛选真假信息。”他抽走账本揣进怀里,“得加快。”

窑外突然传来闷响。

“顾哥!檀姐!”

赵铁柱的大嗓门撞进砖窑。

苏檀撩起裤脚跑出去,见他蹲在塌陷的墙角,双手扒着碎砖,露出半截泛锈的铁皮。

“刚搬砖时觉着底下硬邦邦的,一扒拉——”他抹了把汗,“是个铁盒子!”

顾沉砚戴上手套,捏着铁皮盒边缘轻轻一撬。

霉味混着纸页味涌出来。

最上面是张照片,泛黄的边角卷着,十几个人穿着白大褂站在实验室前,正中间戴眼镜的青年,眉眼清瘦。

苏檀凑过去:“这是……”

“文件。”顾沉砚抽出底下的纸,红章在手电光下泛着暗紫,“省农业厅的公函,68年批给青竹沟的变异种子采购单。”

“这照片上的人,我认得。”

老孙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苏檀转头,见他扶着窑口的断砖,老花镜滑到鼻尖,盯着照片的眼尾直跳。

“李明远。”他颤巍巍抬手指向中间的青年,“65年我带他下乡时,他才二十二岁,是我们单位最年轻的农技骨干。”老人摸出烟袋锅敲了敲砖面,“后来有人举报他私自搞转基因试验,说是要‘改造粮食基因’,上边给了处分,调离了岗位。”他突然顿住,“半年前王书记说失踪的专家,就是他?”

苏檀攥紧了袖口。

风从窑顶裂缝灌进来,吹得照片沙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