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拜访(2 / 2)

尽管如此,李助并未气馁,而是悄然隐匿于矾楼附近,静静等待机会。

期间,他注意到时迁鬼鬼祟祟的身影,起初以为是小偷,未加理会。

但数日后,李助察觉到时迁行为怪异,开始留意他。

今日更有了惊人发现。

李助迅速穿过地道,前方豁然开朗,出口竟藏于假山之间。

望着眼前的宫殿群,李助震惊之余意识到自己已身处皇宫。

他难以置信,一个君主为与青楼女子幽会,竟耗费巨资修建如此奢华的密道。

惊愕之后,李助仰天长笑。

昏庸之君,搜刮民脂民膏只为满足私欲,如今苍天有眼,让我有机可乘!

李助眼神冷峻,紧握佩剑,融入夜色之中。

---

咚咚咚——

“谁?”熟睡中的徐悟锋被敲门声惊醒。

“哥哥,是我!”门外传来时迁的声音。

徐悟锋勉强起身,披衣开门,只见时迁满脸神秘笑意。

徐悟锋疑惑道:“大半夜不睡觉,你跑来干啥?”

时迁嘻嘻笑道:“先进来说话。”

徐悟锋无奈让他进屋关门,点燃油灯后问:“你这般神神秘秘的,到底所为何事?”

时迁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盒子,笑着说:“我昨晚睡不着,就出去转了转,给哥哥带了样好东西。”

徐悟锋皱眉问:“你又去偷谁的东西了?”

时迁神秘地笑了笑,“哥哥自己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徐悟锋犹豫片刻,掀开盒盖,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巨大的印章,四方四寸大小,螭钮五盘,中间还留有小孔,可穿系绶带。

这印章色泽青翠,温润细腻,无疑是顶级珍品。

徐悟锋瞪大眼睛,小心翼翼拿起印章,翻到正面,只见八个篆字清晰可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他对这段历史略知一二。

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而成此印,后来几经易手,流传至历代 ** 。

五代十国末期,后唐末帝李从珂与皇太后曹氏 ** 于玄武楼,传国玉玺从此不知所踪。

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陕西咸阳有个名叫段义的农民耕地时挖出一块大印,声称就是失落的传国玉玺。

朝廷极为重视,派遣蔡京等十三位大学士详加考证,最终确认为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

此事当时引起轩然 **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件赝品。

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喜爱风雅,特意仿制了十方印玺,这一举动实际是在有意降低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

徐悟锋仔细端详手中的玉玺,发现上面并未如传说中那样镶有金箔填补的一角,而在正史记载中也未提到这一细节。

因此,所谓镶金补角很可能是后世小说家的虚构。

“哥哥觉得这个印章怎么样?”时迁笑吟吟地问道。

徐悟锋把印章放回盒中,说:“你是不是潜入皇宫了?”

时迁得意地笑了,“哥哥果然聪明,原来那皇帝为了与李师师幽会,秘密修建了一条地道,正好被我发现。”

“今晚我就去皇宫走了一趟,顺便取来了这枚玉玺。”时迁眉飞色舞地说。

徐悟锋感到十分无奈,赵佶私会李师师所用的地道竟被时迁发现,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徐悟锋问时迁:“你知道这是什么印章吗?”

时迁笑着回答:“哥哥,我怎么会不知道?这是皇帝的玉玺,是我特意去取来的。

不过那皇帝有很多玉玺,我只是挑了一个。”

天子共有八种玉玺,分别为:镇国宝、受命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

传国玉玺并不在此列。

徐悟锋追问:“你是随便拿的,还是认出了它的身份?”

时迁笑着答道:“虽然我不识字,但见得多也懂些门道。

这大印材质是极品美玉,比其他玉玺高出一筹,所以我才选了它。”

徐悟锋哭笑不得,时迁文化水平低,不认识多少字,更别提玉玺上的篆文,能认出的人又有几个呢?

时迁仅凭直觉判定此印非同寻常,这才偷回了玉玺,确实是个意外。

徐悟锋叹了口气说:“这玉玺叫传国玉玺,是秦始皇下令雕琢的,历代相传,五代时遗失,后来哲宗年间重现,经蔡京等人鉴定,确认为秦朝传国玉玺。”

“传……传国玉玺!”

时迁惊愕地睁大双眼,这才明白自己偷到了一件极其珍贵的东西。

传国玉玺威名赫赫,时迁怎会不知?

平静下来后,时迁兴奋地说:“哥哥,我听人说过,谁得到传国玉玺,谁就是真命天子,这么说哥哥岂不是……”

徐悟锋笑了笑:“你也相信这种说法?这传国玉玺和皇位一样,谁的实力强,谁就能拥有,所谓的天命不过是虚妄之谈。”

“要是我拿着玉玺上街,你以为大家会推举我当皇帝吗?赵佶会主动让位给我?”

时迁混迹江湖多年,一听就懂,不禁失落道:“这么说,这玉玺其实毫无价值?”

“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

徐悟锋点头道:“这所谓的传国玉玺,真假还未可知。”

时迁疑惑:“这东西还能有假?朝廷承认了,还是我亲自从宫里取出来的。”

徐悟锋道:“它曾丢失过一段时间,很多人怀疑是假的,因此无法确定真伪。”

他笑了笑:“其实真假并不重要,只要世人认定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仅此而已。”

想到这里,徐悟锋心中暗叹,若传国玉玺出现在现代,必然是无价之宝。

时迁笑着接口:“兄长说是真,那定不会错。”

徐悟锋收敛笑意:“如今宋徽宗失去此物,必定会派人搜寻。

东京已不宜久留,我们必须马上离开。”

时迁点头,明白事态紧急。

徐悟锋继续叮嘱:“关于玉玺的事,只有你我知道,绝不能让第三人知晓,否则会惹祸上身。”

“我们目前势单力薄,虽两次挫败州府,但若朝廷得知玉玺在我方手中,定会倾全国之力攻打,非我们所能抵挡。”

时迁连忙保证:“兄长放心,若有丝毫泄漏,愿受天谴。”

徐悟锋随即找来一块布,将玉玺层层包裹。

忽然,窗外传来喧哗声:“往那边跑了!”

“快追,莫让他逃脱!”

“刺客逃向东城!”

徐悟锋与时迁对视一眼,迅速靠近窗前,只见街道火光摇曳,禁军正成群结队赶来。

时迁紧张道:“兄长,莫非我暴露了?可我记得十分谨慎……”

徐悟锋示意他镇定,仔细倾听后,目光转向时迁,严肃问道:“除了偷玉玺,你是否还行刺过皇帝?”

时迁愣了一下,急忙辩解:“兄长休要误会,小弟绝无此意!”

时迁略显慌乱,忙解释:“兄长切勿乱猜,小弟怎敢行刺陛下?”

徐悟锋目光落在时迁身上,沉声问道:“为何外面禁军喧哗,尽是抓捕刺客之声?”

时迁急切地回应:“大哥明鉴,我虽贪小利,却绝无此胆量。”

以时迁的性情,确实不像会做出这般大胆之事的人,若真如此,他倒更适合做一名山匪,而非仅仅是个街头扒手。

徐悟锋沉思片刻后道:“若非你所为,定是他人冒犯。

今晚宫中可还有旁人潜入?”

时迁瞪大双眼,满脸震惊,“竟有人闯入皇宫?这等人物,胆识不输于我。”

徐悟锋叹息一声,“如今圣上遇刺,东京城恐难平静,说不定会有逐户搜查之举。

我们不宜久留,需即刻离城。

否则一旦玉玺之事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你速去唤醒众人。”

“明白!”时迁点头离去。

城中禁军的 * 动引起了众多居民注意,不少人探头观望,试图了解究竟发生何事。

“刺客是谁?哪位官员遭遇不幸?”

“不清楚,该不会是蔡太师或高太尉吧?”

“诸位有所不知,全城禁军出动,必然是最要紧的人物出了岔子。”

众人议论纷纷,却无人敢相信竟有人敢行刺 ** ,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刺杀皇帝来 ** ,百姓唯恐惹祸上身,纷纷关门闭户。

迎宾馆内。

阮小五、杨林及五名随从均已起身。

徐悟锋简明扼要地说明情况:“外面风声紧,听闻圣上遇刺,官府正展开大规模搜捕。

城内暂不宜久留,我们即刻前往陈桥镇。”

阮小五与杨林均面露惊异之色,不明所以,究竟是谁如此大胆,敢对皇帝下手。

阮小五压低声音道:“究竟是哪位豪杰所为,只盼那昏君性命休矣。”

杨林冷笑一声:“那昏君荒淫无度,即便丧命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