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摇头回答:“如今我们三家已答应此事,自然要替官府办好,不过我们需要留有余地。”
祝朝奉和扈太公都是精明之人,怎会不懂李应的意思。
祝朝奉说:“请李庄主详细说明。”
李应说道:“我们此次派兵协助官府围剿梁山,若与梁山硬拼,那是最糟糕的选择。
要是官府获胜还好,万一失败的话,后果想必不用多说,两位心中应该都很清楚!”
祝朝奉和扈太公不由点头,保义郎虽吸引人,但他们并未失去理智,深知梁山不好对付。
祝朝奉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只需做个样子就好,最好只是在旁边助威,展现我们三庄的实力,切莫与梁山结仇。”
扈太公也附和道:“梁山有八百里水泊,只需藏入水泊,官府就会陷入困境,这次行动就算无功也算有功了。
事后若梁山追究,我们也可以交纳钱粮作为交代。”
李应继续说道:“这只是其一!我们三庄共有两千人马,在这次围剿中若表现太过突出,甚至立下大功,你觉得官府会怎么想?”
祝朝奉和扈太公心中一震,他们深知自家实力,虽不如装备精良的禁军,但也绝不逊于州府厢军。
若在这次行动中,他们三庄立下大功,京东禁军会如何看待?大宋官府又会作何反应?
好家伙,没想到独龙冈三庄实力如此强劲,即便与禁军相比也毫不逊色,怎能不有所提防?
藏拙!
祝朝奉与扈太公深谙此理,对李应的肺腑之言颇为认同。
“多亏李庄主提醒,否则我们险些陷入麻烦。”
祝朝奉感慨一声,继续说道:“此次前往协助官府,我年事已高不便行动,我的三个儿子又都年轻气盛,李庄主最为稳重,不知能否劳烦您担当领军重任?”
扈太公附和道:“李庄主不必推辞,年轻人难免浮躁,有您坐镇,我们二人也能安心。”
李应点头同意:“既如此,便按二位太公所言行事。”
---
话说东京城里,副牌军王庆此时正自食苦果。
那天,王庆等人因疏忽大意,被徐悟锋等人制住,致使李师师被成功救走。
待众人清醒后,无不唉声叹气。
王庆更是懊悔至极,如今丢了李师师,该如何向蔡京交代?
无奈之下,王庆只好与禁军们商议对策,谎称李师师已被找到, ** 则在某处妥善掩埋,随后便返回东京复命。
然而,蔡京心思缜密,听闻王庆所述后心中存疑,又派遣几名亲信前往他提及的地点查验。
结果,别说李师师的 ** ,连只老鼠都没发现。
蔡京闻言大怒,下令将王庆打入牢狱,一番严刑拷打后,王庆最终承认了事实。
得知李师师遭人救走,蔡京既震惊又愤怒,追问参与此事的人的模样。
当时王庆一心只想着李师师,根本没留意酒店小二的模样,加之时日久远,早已将时迁、阮小五的特征忘得一干二净。
蔡京随后召来那五十名禁军逐一审问,但这些人同王庆一样,记忆模糊,答非所问。
蔡京盛怒之下,王庆首当其冲,被戴上长枷,施以二十大板,脸上刺字,流放至陕州牢城。
王庆接连遭遇不幸,老丈人牛大户得知他被发配的消息后,仅给了他三十两银子,却逼他写下休书,断绝父女关系。
家中本有积蓄的王庆早已挥霍殆尽,若无银两,到了陕州定会受皮肉之苦。
无奈之下,他写下休书,带着银子,跟随两位公差踏上流放之路。
而王庆或许不知,这将是其命运转折的开端。
蔡京此举虽出于偶然,却意外为自家愚钝的孙子避开了麻烦。
……
独龙冈三庄商议结束,为争夺保义郎头衔,决定出兵协助朝廷。
祝永清稍作休息后,即刻返回景阳镇告知云天彪。
云天彪同样果断,迅速骑马赶至郓州城,向陈文昭与董平汇报。
董平听闻此消息十分欣喜,若按计划行动,近万大军攻打梁山,有何难成?
他对济州战败之事略知一二,虽暗笑陈应龙、黄安无能,但也早有决断,待大军集结完成,便直奔金沙滩。
这般迅猛之势,犹如滚水浇雪,梁山群匪如何招架?
陈文昭虽同意此次行动,但仍告诫董平:“此次征讨梁山水泊,能立功自是佳事,但若贼人狡诈,切勿贪功冒进,免得重蹈济州覆辙。”
董平表面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
他曾屡次平定叛乱,威名赫赫,却未见成效。
当然,董平并非愚蠢之人,他知道官军装备荒废,禁军鲜少操练。
陈文昭欲为三庄求取官职,需先奏请朝廷,往返耗时。
董平心中盘算着,觉得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于是开始利用这段时间训练兵马,随后再攻打梁山。
郓州决定对梁山发起征讨,陈文昭写了两份公文:一份送至东京,请求为三庄请封官职;另一份送往济州,告知知州任清荣,要求济州派兵协助。
尽管济州的官军之前全军覆没于梁山之手,但经过大半年的恢复,陈文昭认为能派出一些兵力也是好的,至少千人规模应当不成问题。
他质问任清荣,既然梁山原属济州管辖,如今郓州准备出兵征讨,济州难道不该出兵支援?
任清荣接到公文后,本能地想拒绝,毕竟济州此前的惨败给他留下了深刻阴影。
但转念一想,若自己拒绝,恐怕会被他人指责,毕竟梁山归济州管理。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派遣五百厢军和五百乡勇参与郓州的行动,这些士兵刚招募不久。
由于兵马都监职位空缺,此次行动由徐宁领军,杨志为副手,另有雷横、朱仝辅助。
徐宁曾是金枪班教师,而杨志乃杨家将后裔,任清荣对此颇为信任。
上次济州战败时,都监陈应龙阵亡,何涛下落不明,朱仝、雷横却带着部下成功逃脱,此事被任清荣记在心头,因此这次也将他们纳入队伍。
安排妥当后,任清荣回复了陈文昭的公文,静待后续消息。
与此同时,陈文昭已向郓州各县下发公文,要求各地招募乡勇并加紧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征讨做好准备。
各县官员迅速响应,顿时显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
阳谷县的都头武松,在得知消息后心中震惊。
当晚,他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前往县内一家酒店,而这正是梁山的联络点。
武松表面上是阳谷县的都头,实则暗中为梁山传递消息,对此他并不感到愧疚。
除了与徐悟锋的深厚情谊外,他对“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这八个字深表认同。
只要梁山秉持这样的宗旨,专杀那些劣绅恶霸,武松即使多次通风报信,也认为问心无愧。
武松对官府早已失望,几个月的都头经历让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认为若能像梁山一样彻底清除这些 ** 污吏,反而是件好事。
武松离开后,一封密信迅速送往梁山泊。
同一时间,金氏和青面兽杨志也相继来到济州的一家酒馆。
梁山上,李助经过休养和安道全的精心治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
但李助决定先返回荆南一趟。
他找到徐悟锋,表示自己的侄儿李右仍在荆南,孤苦无依,希望能接来梁山团聚。
此外,李助也意识到自身实力不足,若无人相助,在梁山可能难以立足。
因此,他计划回荆南不仅是为了接侄儿,还打算寻找几位武功高强的朋友,一同加入梁山。
徐悟锋听后欣然同意,并为李助的安全着想,特意找人买了一个道士身份,让他乔装打扮。
随后,徐悟锋准备了盘缠,亲自护送李助下山,并反复叮嘱他要小心谨慎,尽早归来,让李助深受感动。
徐悟锋早有周全考虑,李助原本就是一位擅长相面算命之人,凭借出色的口才游走江湖。
徐悟锋有意让李助参与宣政堂事务,若表现优异,会提升他为核心负责人,掌管梁山宣传工作。
原着里,李助虽为王庆军师兼丞相,但从未真正上阵,仅于最后关头以一剑逼退卢俊义。
某日,徐悟锋突发兴致,召集亲兵踢球,不料陈丽卿见状也要加入。
自“替天行道”以来,两人关系渐如往昔,陈丽卿行事愈发自如。
这段时间,足球风靡山寨,每逢休憩皆有人观赛,连首领们亦常现身赛场。
为此,徐悟锋特设简易球场,呈碗状凹陷,四周看台由夯实泥土筑成,分层而立,另有排水设施,虽简陋却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