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朱元璋的最后通牒(2 / 2)

此时,朱元璋,这位自号吴王的豪杰,正一脸怒容地站在营帐之外。他身披着一袭黑色绣金锦袍,腰间悬挂着一柄锋利的长剑,剑鞘上的宝石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彰显着他的威严与权势。

徐达、常遇春、汤和三人早已得讯,匆匆赶来,在营帐外整齐列队,单膝跪地。“臣等恭迎吴王!”他们的声音虽洪亮,却难掩其中的忐忑。

朱元璋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过三人,一言不发地走进营帐。三人相互对视,眼中满是不安,赶忙跟了进去。

朱元璋眉头紧拧,额间的川字纹仿佛能夹死苍蝇,死死盯着徐达、常遇春和汤和三人,周身散发着的怒气,让营帐里的温度都降了几分。

“三个多月!平江城还固若金汤,你们当本王的军令是儿戏?”他猛地一脚踢翻了身旁的凳子,声音在营帐内回荡。

徐达三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滴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

徐达心里满是苦涩,他自追随朱元璋以来,身经百战,还从未这般狼狈过。

常遇春紧咬着牙,双手握拳,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心中满是不甘与懊恼。

汤和则微微颤抖着身子,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这时,朱元璋话锋一转,自袖中掏出一纸书信,正是朱文正的捷报。

他语气中满是恨铁不成钢,“瞧瞧!瞧瞧!正儿带着一帮子侄,把明玉珍偌大的地盘已经一口吞下了,那才能叫得力干将!你们是咱起兵时的老弟兄,一场仗打成这副模样,让一帮毛头小子给比下去了,咱的老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徐达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一丝嫉恨悄然爬上心头。他暗暗握紧拳头,指节泛白,脸上却依旧恭恭敬敬,“臣等罪该万死,辜负吴王信任,愿领责罚。”

汤和稳了稳心神,上前一步,声音略带颤抖,“吴王,平江这地方,向来是‘苏湖熟,天下足’,农业富足得很,是江东地区的财富命脉。城内粮草堆积如山,够张士诚的军队支撑三年之久,所以他们才敢这般死守。”

朱元璋皱着眉,刚要开口,一名小兵慌慌张张地冲进营帐,“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哭腔,“吴王,大事不好!张士诚组织了精锐人马突围,茅成副指挥使被他们射杀了!”

“什么!”朱元璋怒目圆睁,猛地抽出腰间长剑,狠狠劈向一旁的桌子,“张士诚,本王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常遇春见状,赶忙抱拳说道:“吴王息怒!我已调集淮西兵火速增援,定能把张士诚那帮人给赶回去!”

说完,他转身疾步出了营帐,翻身上马,向着战场飞驰而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张士诚的精锐部队如潮水般涌出城门,个个红着眼,不要命地往前冲。

茅成的尸体横在一旁,鲜血已经干涸,凝固在土地上。常遇春赶到时,看到这一幕,眼睛瞬间红得像要滴出血来,“弟兄们,为茅将军报仇,杀!”

淮西兵们听闻,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他们挥舞着长刀,刀光闪烁,与张士诚的部队厮杀在一起。

常遇春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刺向敌人。他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在他的带领下,淮西兵们越战越勇,逐渐将张士诚的部队逼回城内。

常遇春看着紧闭的城门,吐了口唾沫,“张士诚,下次可没这么容易让你跑了!” 随后,他策马回到大营,向朱元璋复命。

徐达这时上前一步,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后续的围困部署。

朱元璋听后,脸色稍有缓和,“一个月,本王就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务必拿下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