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王乃酷吏(2 / 2)

\"十取其一?\"朱文正突然逼近,脸上的笑容比腊月的风更冷,\"去年杭州大旱,你们囤粮居奇,把糙米炒到二两银子一斗的时候,怎么不说祖制?\"

他抓起算盘猛地砸向立柱,算珠噼里啪啦滚落满地,\"商船按吨位计税,矿脉以产量抽成,谁敢让算盘珠子沾血,本王就让他血溅算盘!\"

深夜的巡抚衙门,陈锐望着伏案疾书的主帅欲言又止。

烛光将朱文正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笔尖的移动忽明忽暗。\"殿下,苏州知府在狱中绝食......\"

\"绝食?\"朱文正头也不抬,狼毫在宣纸上重重一顿,墨迹洇开如血,\"让他想想,那些饿死在街头的百姓,可有粮食绝食?\"

他突然将笔狠狠掷在砚台里,溅起的墨点落在\"税则新规\"四个大字上,\"去告诉所有官员,谁再敢阳奉阴违,汪家祠堂就是他们的下场!\"

然而,新作物的推广却让铁血英王褪去锋芒。早春的试验田里,朱文正摘下头盔,任由细密的雨丝打湿鬓角。

他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掌仔细拨开红薯藤蔓,突然惊喜地喊道:\"老周头,快来看!\"

老农周德才眯着眼凑过来,旱烟袋在鞋底敲了敲:\"王爷,这洋玩意儿真能顶饱?\"

\"能不能顶饱,秋后见分晓!\"朱文正笑着抹去脸上的泥点,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他解下腰间的玉佩递给老人,\"若收成不好,拿这个去换酒喝!\"

消息传开后,应天府尹带着乡绅们来参观。为首的老学究捻着白须,摇头晃脑道:\"奇技淫巧,恐乱农本......\"

话音未落,朱文正已赤脚踩进泥田,弯腰捧起一株稻穗:\"老先生,您摸摸这穗子,压得稻秆都直不起腰了!\"稻芒刺破指尖,血珠坠在金黄的谷粒上,宛如红宝石镶嵌的珍珠。

朝堂的弹劾却如汹涌暗潮。

文华殿内,朱标捏着弹劾奏章的手指微微发颤,\"杀人狂魔祸乱江南\"等字眼刺得他眼眶发烫。

\"这些人说王兄草菅人命......\"他望向朱元璋,却见老皇帝盯着案头的《资治通鉴》,苍老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当年郭子兴命我杀孙德崖时,也有人说我嗜杀。\"

深夜,朱标独自在东宫徘徊。案上放着朱文正托人送来的两袋红薯,每个都有孩童手臂粗,泥土里还裹着张字条:\"此薯可抵千军粮\"。

\"商税充盈国库,矿银铸成利刃,新稻种救活百万流民,大明盛世降临!\"

老皇帝浑浊的泪水滴在密诏上,将\"便宜行事\"四个字晕染得愈发鲜红:\"去吧,记住,民心才是最大的税银。\"

改革的成效如燎原之火。运河商船日夜不息,满载货物的漕船首尾相接。

矿山的灯火彻夜长明,精铜铁器源源不断运往边塞;田间地头,老农们争相传授新作物的种植诀窍。

苏州城的酒肆里,说书人拍着醒木:\"各位看官,可知英王如何让寸土寸金的江南,长出比金子还金贵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