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康熙五下江南(2 / 2)

他换上一身客商衣服,俨然成了一个走京串卫的大老板,带着高士奇和几名侍卫悄悄出了行宫。

一行人来到城郊,看到一位老农正用竹扁担挑水。康熙走上前去,笑着问道:“老伯,这木扁担虽然轻便,但容易折断,为何不用竹扁担呢?”

老农抬起头,看到面前的陌生人,憨厚地笑了笑说:“竹扁担贵,木扁担虽易断,但便宜。

我们这些庄稼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能省则省。”

康熙听了,心中不禁一酸,感慨道:“百姓生活不易,朕一定要设法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从侍卫手中接过一根黄铜包裹的金扁担,递给老农:“老伯,这根扁担送给你,它虽不是金的,但也能用很久。”

老农接过扁担,惊讶地看着康熙,连声道谢:“多谢大老板,多谢客官爷!”

康熙微笑着摆了摆手,转身离开。

高士奇在一旁感叹道:“皇上,您真是体恤百姓的好皇帝。这根扁担虽轻,却承载着百姓的希望啊。”

……

离开苏州后,康熙一行来到杭州。杭州的西湖美景如画,康熙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灵隐寺。

在寺中,他看到一处匾额空缺,便提笔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然而,写到“灵”字时,却误写成了“云”。

随行官员们看到这一幕,心中暗暗叫苦。

高士奇急忙走上前,低声说:“皇上,‘灵’字虽写错了,但‘云中林木’更具禅意,反而别有一番风味。”

康熙听了,微微一笑,点头道:“高爱卿说得有理,‘云中林木’确实更有禅意。那就这么写吧。”

他把匾额递给高士奇,让他交给寺庙住持。

住持接过匾额,看到上面的字迹,心中大喜。他知道这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赶忙双手合十,恭敬地说:“多谢皇上赐匾,这‘云林禅寺’四字必定永世流芳。”

康熙微微一笑,转身继续游览西湖。

高士奇跟在他身边,轻声说:“皇上,您这一笔可谓妙笔生花,不但化解了一场尴尬,还为灵隐寺增添了一份禅意。”

康熙微微摇头,淡然地说:“朕不是为了炫耀书法,而是希望借此让百姓感受到朕的关怀。

这‘云中林木’也寓意着百姓在朕的庇佑下能过上安稳日子。”

船队到达扬州,盐商们为讨好皇帝,把瘦西湖布置得金碧辉煌。

盐商头子程子明捧着一幅古画跪献:“皇上,这是唐伯虎的真迹!”

康熙看了一眼画上的前明印章,似笑非笑地说:“这画雾蒙蒙的,倒像你们盐商做假账的本事!”

转头问户部尚书徐潮:“苏州现在米价多少?”

听到“一斗米要120文钱”的回答,盐商们吓得直冒冷汗——皇帝这是在敲打他们哄抬物价呢!

在扬州稍作停留后,康熙一行继续沿运河南下,重点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

在杨家庄仲家闸、高家堰堤防等地,康熙亲自查看河道治理情况,对河道总督张鹏翮的治河成果大为赞赏。

“张爱卿,你治理黄河有功,百姓生活也因此得到保障。朕在此嘉奖你,希望你继续努力,为国家分忧。”

康熙站在黄河大堤上,望着奔腾的河水对张鹏翮说道。

张鹏翮连忙跪下,恭敬地说:“皇上,臣不敢居功。这都是皇上的英明决策,臣一定不辜负皇上期望,继续治理黄河,让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

康熙点头,转身看向随行官员们说:“黄河治理关系百姓生死,你们都要向张爱卿学习,为百姓谋福祉。”

除视察河工外,康熙还很注重考察地方吏治。

沿途各地,他多次接见地方官员,了解百姓生活状况和官员政绩。

对贪腐官员,他严惩不贷;对清廉能干的官员,则予以提拔重用。

经过数月的南巡,康熙一行终于返回京师。

这次南巡,康熙不仅视察了河工,考察了吏治,还与江南士绅广泛交流,增进了君臣情谊。

他通过各种方式收拢民心,笼络江南士大夫,进一步巩固了清廷对江南地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