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镇压张格尔叛乱(1)(2 / 2)

房间内,二人继续低声谋划,烛火忽明忽暗,映照出主仆二人压抑不住的喜悦。

“……”

张格尔祖籍喀什噶尔(今喀什)出生于浩罕汗国,此人身材高大,眼神中透露出狡黠与贪婪。

他自幼深受家族“复国”思想的灌输,内心对权力的渴望如虎食肉。

正如张格尔的管家分析的那样,从内部来看,清朝派驻南疆的部分官员行径恶劣,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这些官员伙同地方自治官员上下勾连,欺压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他们把征收的赋税六成上交朝廷,留下的四成,从总督到地方县令,层层瓜分。

南疆地区官官相护,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网盘根错节。

朝廷官员个顶个大腹便便,脑满肠肥,整日只知横征暴敛,对当地百姓的苦难置若罔闻。

他们的丑陋嘴脸,使得民怨如油锅沸腾,社会矛盾愈发尖锐,为叛乱爆发提供了土壤。

而在外部,英国急于叩开中国关贸大门,单纯在广州沿海关口,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贪欲。

经营印度的英国人(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看中了南疆这片土地,妄图通过扶持张格尔,在南疆建立亲英政权,

进而打通与中国内陆的贸易通道,以实现其扩大在华影响力的野心。

浩罕汗国则对南疆肥沃的土地与丰富的财富垂涎三尺,犹如饿狼觊觎肥羊,

企图借助张格尔的力量,达成领土扩张与经济掠夺的目的。

看到了吧,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对张格尔敞开了大门,他认为,彼时再不叛乱,简直是暴殄天物。

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张格尔率领数百人,首次悄然潜入南疆,进行煽动叛乱。

他站在高处,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蛊惑着众人:“乡亲们,如今官府贪污腐败,夺我们的粮食,抢我们的女人,

我张格尔决心恢复过往平等的日子,赶跑汉官,实现南疆自治!”

不明真相的民众,被张格尔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跟着他一起造反。

不过,这次叛乱如昙花一现,很快便被清朝领队大臣色普徵额率领的军队击退。

张格尔犹如丧家之犬,仅带着二三十人,仓皇逃回了浩罕汗国。

该汗国是在古代中亚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大约位于中亚的东南部,其核心地区在费尔干纳盆地,

区域包括今日的哈萨克斯坦南部部分地区、乌兹别克斯坦东部以及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部分领土。

张格尔一着不成,但贼心不死,忽生一计,决定诱惑浩罕汗国国王帮助他复国。

依当时实际情况来看,张格尔没有自己的军队,想要在与清军对峙中取得胜利,离不开浩罕汗国和英国人的帮助。

此时。张格尔跪在浩罕王宫华丽的地毯上,满怀真挚道:

“大汗,我祖父波罗尼都临终前,告诉我,他老人家将毕生积蓄,埋在了喀什噶尔老宅的胡杨树下。”

说完,张格尔从怀里摸出一张地图,然后他膝行几步,故作神秘压低嗓音道:

“只要您出兵助我夺回喀什噶尔,这些财宝足够浩罕十年的军饷。”

张格尔用粗壮的手指指着地图。

坐在雕花王座上的浩罕汗王穆罕默德·阿里汗摩挲着镶金弯刀,

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张格尔布满沙尘的面庞。

这个流亡贵族的提议太过诱人——费尔干纳盆地虽富饶,却难以满足他扩张的野心。

若能控制喀什噶尔,就能打通丝绸之路南线的商路。

阿里汗脸上飘过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