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凌河之战(2 / 2)

在明军救援的时候,后金军队俘获了一些明军将领,皇太极善待他们。

两个月后,皇太极让这些降将用自身的经历劝说祖大寿投降。他们说:

“皇太极说话算数,对我们很好,没有人欺负我们,他的军队纪律严明。”

此时,皇太极又摆出要用红衣大炮攻城的架势——这时后金军队也有了红衣大炮。

祖大寿一看,觉得明军来援无望,城中百姓饿死十有七八,再不投降,百姓都得死光。

此时皇太极又增添了大炮,自己要是再不投降,恐怕城池很快就会被攻破。

在内外交困、无奈至极的情况下,祖大寿派出养子祖可法去后金军营去议和。

皇太极接待了祖可法,向他保证只要投降,不屠城,既往不咎。

祖可法回到城中,把皇太极发誓的情况讲了一遍,祖大寿这才坚定了投降决心。

其实大寿已经没得可选,手中已没牌可打。

但是他的副将何可纲反对投降,惹怒祖大寿,命士兵将何可纲捆起来推出去斩首。

临刑前,何可纲无所畏惧大骂祖大寿贪生怕死,辽东三杰之一的何可纲含笑赴死。

崇祯四年11月28日,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门,率领众人来到后金军营投降。

皇太极亲自笑脸相迎,拉着祖大寿的手久久不放。随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

皇太极承诺绝不亏待祖大寿,善待城中百姓,说到做到。

祖大寿跪拜皇太极,发誓效忠于大金国,盟誓完毕后,皇太极为祖大寿设宴庆贺。

到十一月初九,大凌河之战彻底结束了。

大凌河之战,以后金的胜利而告终,明军守将祖大寿投降,城中的守军与百姓损失惨重。

大凌河城失守后,明朝只能依靠关宁锦防线做被动防御。

从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到祖大寿投降,前后一共持续了三个月零三天。

由此可见,皇太极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祖大寿的命,要是真想取他性命,不会拖三个月。

皇太极不杀祖大寿,还有一层意思,因为他和辽东总兵吴襄关系特殊。

若能招降这些辽东汉军将领,就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让更多的明军归降。

皇太极在谋略大明江山。

五天后,祖大寿向皇太极献计说:“大汗,我的妻儿子女都还在锦州,趁当前没人知道我的情况,我带人马回锦州做内应,咱们联手拿下锦州岂不美哉!”

皇太极一愣,心想这办法不错,不过,祖大寿是真心帮我拿下锦州吗?”

就在皇太极一愣神的功夫,祖大寿忙道:“我的养子祖可法会留在您身边的。”祖大寿的意思让养子当人质。

随即,皇太极点头同意。

次日,祖大寿带领一支人马回了锦州,这一去,可谓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祖大寿坚守锦州,期间回信称明军守将看管城门很严,不方便动手,等机会,还说别着急。

皇太极耐心等待,三番五次去信询问祖大寿什么时候动手,祖大寿用各种理由推脱。

最后问烦了,干脆不再理皇太极。皇太极这时猛然醒悟,祖大寿涮了他一把。

皇太极并没有为难祖大寿留下的人质,10年之后,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再次围困祖大寿据守的锦州,祖大寿才真正投降。

从皇太极对待祖大寿的态度上,足可见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十年间,祖大寿战战兢兢活着,崇祯皇帝几次嘉奖他,要他进京受赏,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拒绝,始终不离开锦州一步。

他一边惧怕崇祯皇帝翻脸无情,一边不愿意投降皇太极,过着熬煎的日子,从没有开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