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被孙子坑惨的战神(1 / 2)

他先是主动请缨运送粮草,然后以各种理由故意放慢速度,目的是让隋军在辽东战场上断粮挨饿。接着,他忽悠运送粮草的士兵一同反隋。在此期间,李密成了他的军师,并且制定了上、中、下三条策略:

上策:北据幽州,断掉隋炀帝回家的后路,待其断绝粮草、撤军路过时便可将其控制。

中策:西入长安,直取关中。因为关中地区易守难攻,又是关陇集团的大本营。占领此地也能与隋炀帝一决雌雄。

下策:就近攻打东都洛阳。但必须速战速决,趁着援军抵达之前将其拿下,否则将会面临被包围的局面。

当时的文武百官都在跟随皇帝远征,杨玄感认为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洛阳城内。控制了洛阳就是控制了文武百官,到时便可架空隋炀帝。

于是他选择了下策,率领5000兵马直奔洛阳。当时的百姓对隋朝已经心生不满,杨玄感在行军途中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并且有众多百姓自愿加入。短短几日,便有10万之众。

身在关中的刑部尚书樊子盖不敢怠慢,于是率领几万士兵进行拦截,还在途中扒了杨素的坟墓,并把尸骨烧成灰烬,以此打击杨玄感。

杨玄感在愤怒之下亲自迎战樊子盖,然后假装败逃,樊子盖以为真,进行追击,结果遭遇杨玄感的伏兵,先锋部队全被消灭。几日之后,两方军队再次交战。

杨玄感这次又施计策,派人在混乱之中大呼“杨玄感被捉”,樊子盖听后一脸懵逼,松懈了战斗。

杨玄感于是率领几千骑兵乘机进攻,一通乱杀,樊子盖军又是大败,仅带领8000人马逃走。

杨玄感因此战的勇猛被人誉为“霸王在世”。隋炀帝得知杨玄感造反之后,本准备趁着优势向辽东城发动总攻,结果又传来大败的消息。隋炀帝于是下令放弃所有物资和器械,以最快的速度回师洛阳。

杨玄感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学习着霸王的勇猛,而且还走起了项羽的老路。当时一位名叫李子雄的隋朝将领前去投奔杨玄感,建议他自立为帝。

李密听后立即进行反对,因为之前的几场战斗已经拖延了工程时机,现在各地援军正在赶来。

当下之急应该避免遭遇围攻,不应考虑称帝之事。然而,杨玄感对此非常不满,李子雄因此成了新任军师。

正如李密所料,各方援军已经快要兵临城下,杨玄感这才感到惧怕。李子雄则提出了前往关中之策。

这一策略其实就是李密之前给出的中策,但杨玄感却偏离了直取的重点,居然在途中打起了其他地区。李密劝他应该赶紧抢占天险,以免追兵追来无处藏身,但杨玄感不听。

结果被弘农太守击败,直到追兵追来,他才恍然醒悟。杨玄感且战且退,最终还是全军覆没。

他为了不受敌人的侮辱,让弟弟杀了自己。杨玄感一生仰天长啸,吓退了数名追兵,之后死在了弟弟的刀下。这种英雄的悲壮与项羽之死如出一辙。

他的首级被送到隋炀帝的行宫,其尸身被暴晒三日,又被分成多块,最后投入烈火之中化为灰烬。

根据《隋书》和《唐六典》的记载,杨玄感被诛九族,成为了唯一被明确记载的诛九族的人物。

隋炀帝还杀了叛军党羽3万多人。但凡与他有过一丝瓜葛的人,最终都要面临发配边疆的结局。

曾经受其救济的百姓更惨,因为吃过杨玄感开仓放出的粮食,全被坑杀。

然而,正是隋炀帝的大杀特杀,使得天下的反隋队伍越来越多。所以杨玄感的兵反间接推动了隋朝的灭亡。

多年以后,在瓦岗寨的山头上,有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杨玄感的众多党羽之中意外幸存的李密。那么李密的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军神为何去世十五年,坟墓依旧被掘坟挖棺,一世英名毁在了亲孙子手中#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光宅元年(684年),已经去世15年的军神李积竟然被武则天掘坟暴尸。这位曾为唐朝立下无数战功的一代名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毁在孙子的手里。

他的孙子李敬业以“匡复大唐”之名企图谋反,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本期视频就来了解唐朝初期规模最大的叛乱者李敬业。

李敬业出生于636年,是今天Sd省hZ市人。他的祖父李积去世后,他继承了英国公官吏梅州刺史的职位。

其实,他在10多岁时险些命丧李积之手。因为李积认为他的面相不好,恐怕将来会祸及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