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主任你好,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你,又有一位重症病人。”
“好的,我马上到。”于玲挂断电话,穿上防护服,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每当夜晚安静下来,医院里只剩下仪器的微弱声响和护士轻柔的脚步声。于玲就会默默地思考:难道我真的只能在工作和家人之间选择其中之一吗?这个问题,像一团迷雾,萦绕在她的心头,久久不散。
疫情期间,医院就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斗格外惨烈。每一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在生死边缘挣扎。于玲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拼尽全力去抢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病人。
在她轮到下班之前,一个突然出现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让于玲失去了离开医院休息的机会。当她听到紧急求助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决定留下来做最后一波救治。
当于玲赶到 IcU 时,那位患者已经昏迷不醒,喉部插着氧气管道,艰难地维持着呼吸。从得知这个消息开始,于玲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立即着手制定救治方案,并组织其他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进行抢救。
她迅速而冷静地说道:“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血压、心率、脉搏和呼吸频率等等都要被仔细测量,一个数据都不能漏。接下来是药物治疗,给予镇静剂使其保持安静以及缓解心理压力;使用皮质类固醇、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来调节身体功能;同时,要加强监护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由于该患者年龄较大且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危险之中。但于玲和她的团队没有丝毫退缩,经过长时间紧张而高效地工作,患者逐渐恢复清醒,并重新开始自主呼吸。此时,所有参与救治行动的医生和护士们都感到非常欣喜和满足,于玲的脸上也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然而,疫情越来越严重,于玲作为一名内科主任医生,一直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奋战着。她的体力逐渐消耗殆尽,每天都是忙碌地接待着无数患者,却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于玲的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
有一天晚上,当于玲刚做完手术走出手术室时,她突然感觉到头脑一阵晕眩,视线变得模糊,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旋转。她试图站稳脚步,双手在空中慌乱地挥舞着,想要抓住些什么来稳住身形,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最终,在一个不经意间,于玲失去了平衡,重重地倒在地上。
此时已经是下班时间了,同事们都已经离开了病房。只有一名实习生留在后面帮忙整理杂物。实习生听到声响,转头看到于玲躺在地上无法动弹,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跑了过去,大声呼喊:“于主任,你怎么了?快醒醒。”于玲躺在地上,意识渐渐模糊,心中感到十分惶恐:自己会不会是新冠肺炎患者?
其他值班医护人员闻声赶来救援,他们迅速将于玲送往急诊室接受治疗。第二天早晨,在确诊结果出来后,大家都震惊了,原本健康的于玲竟然成为了新冠肺炎患者。
起初,于玲还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情况愈发严峻。虽然进行了多次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药物治疗等措施,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好转迹象,但突如其来的病情加重、反复以及其他并发症引起的问题,让于玲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精神压力。
于玲开始呼吸困难,出现了几度昏迷状态。当她再次醒来,虚弱地说:“麻烦把我手机拿来。”她颤抖着打开视频通话,一家人看见了她脸色苍白如纸、汗如雨下、喘不过气来的模样。女儿看到妈妈如此憔悴,忍不住泪流满面,哭着喊道:“妈妈你要挺住啊。”一家人看着于玲,十分焦虑和无助,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我对你们太亏欠了。”于玲艰难地说道,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尽孝报答你们。”听到这番话语,一家人更加心酸,却又相互安慰起来:“我们都知道你很辛苦,我们理解你,你安心养病吧!”他们没想到,这个曾经坚强勇敢,工作上总能把握先机抓住重点抢救方案,还会细心地给每位需要帮助患者戴上口罩等防护设备的内科主任,竟然如此不幸。
于玲断断续续地说:“爸爸妈妈,对不起了,我死不害怕,我可以和耀宗见面了,但最放不下的是宝贝。”
“别担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小可爱。”高莲秀强忍着泪水安慰道,“可不能让小可爱失去一个母亲。”
“莲秀,我对不起你,以后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于玲的声音带着哭腔。
“于玲,不要胡思乱想了,你会好起来的,我们一家人等着你回来。”高莲秀泣不成声。
“莲秀,我是医生,我知道……家里的一切,以后只能靠你了,来生我做牛做马报答你。”于玲说完,便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随后就挂断了视频。
尽管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竭尽全力进行治疗和抢救,但最终还是无力扭转命运。在七月四日那天晚间九点钟左右,内科主任医师——于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她的离去,让整个医院沉浸在悲痛之中,但她的奉献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光,永远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