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淮水帐中劝降忙,寿春城下释前嫌(2 / 2)

话音未落,诸葛恪便已拔剑出鞘,斩断桌案一角,道:“父亲,我意已决,不必再劝!那刘禅不过是想拿我当棋子罢了!”

诸葛瑾闻言,岿然不动,挺直脊梁,道:“恪儿,为父也不多说什么,你只需扪心自问,曹魏哪点待你好过?你莫不是以为拿下寿春或是汝南,曹植便会视你为心腹?他又何尝不是在利用你制衡大汉?”

诸葛恪听后,手不由得微微一颤,道:“父亲……事到如今,孩儿便与你挑明了吧!实不相瞒,孩儿并非不想归汉,我只是担心……担心归汉之后,依旧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命啊!”

诸葛瑾趁机握住他的手掌,老泪纵横道:“元逊,回头吧!陛下既已答应既往不咎,并允诺了好处,便不会食言而肥……况且,如今你还年轻,日后待我等老一辈的故去,定会有机会的!”

此时,帐外传来更夫的敲梆声。诸葛恪望着帐外漫天星斗,咬了咬牙,解下腰间曹魏所赐的虎头金印,重重按在桌案上,道:“好!我随父亲归汉。但我有一条件——请允许孩儿戴罪立功,由我亲率本部人马拿下寿春!”

三日后,寿春城下。诸葛恪身着银鳞甲,策马立于阵前,身后“诸葛”大旗猎猎作响。

他抬头望向城头,扬声喊道:“城中守将听着,某已归降大汉!念在同袍一场,尔等若开城投降,某可保全城军民无虞!”

城上魏军闻之,面面相觑,忽见远处尘土飞扬,邓艾率军已至城西,徐晃的大军则在城东列阵。魏军副将攥紧城楼上的栏杆,望着诸葛恪手中的大汉节钺,终于长叹一声,命人打开了城门。

数日后,长安宣室殿内,刘禅展开寿春捷报,目光落在末尾“诸葛恪”三字上,忽而转头对杨再兴笑道:“兄长,寿春大捷啊!那诸葛恪已然投效了我大汉,如今豫州已重归我大汉治下。”

杨再兴望着窗外初绽的梅花,微微颔首道:“忠奸之分,不在一时迷途,而在一念归心。陛下能容诸葛恪,实乃大汉之幸啊!”

刘禅轻轻抚摸着案头张皇后的瑶琴,命人取来新制的“忠勇”金印:“传旨,封诸葛恪为平东将军,赐爵都亭侯。寿春之战后,准其回江东休养一阵,不必急着回朝复命。”

半月后,寿春城府衙内,春燕衔泥掠过飞檐。诸葛瑾扶着儿子的肩膀走过长廊,阳光将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正如淮河两岸终于合一的汉魏军旗。

诸葛恪望着不远处墙下盛开的桃花,忽然低声道:“父亲,当年在广陵,您那封劝降信……其实我颇为动心。只是那时年少气盛,总想着……”

话音未落,诸葛瑾抬手拍了拍他的后背,白发与他的盔甲相触,宛如霜雪落于苍松:“只要归来,便不算晚。你瞧这春天——历经寒冬的枝桠,总会再开花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淮水帐中消戾气,寿春城下化干戈。一朝浪子回头日,再展宏图护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