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阳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为民,干得好啊!”
“要是可以,我是真不想趟这波浑水。”胡为民苦笑道。
最终,在厂领导的调解下,女工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工作岗位。
走出印刷厂时,胡为民突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作家能得到的最高评价——不是文学奖,不是销量数字,而是普通读者为虚构人物流下的真实眼泪。
他抬头望向印刷厂的大门,回忆起刚才那一幕。
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确信:《芳华》真正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坐车返回人文社。
到了地方,胡为民刚想开溜,就被秦昭阳一把拽住胳膊:“哎哎,往哪儿跑呢?跟我上楼!”
“秦主编,还有事吗?”
“是有点事,你跟我上来一趟。”
胡为民一脸懵逼,但还是跟着秦昭阳进了《当代》编辑部。
一进编辑部,众人齐刷刷投来关切的目光。
“主编,胡老师,你们回来了,印刷厂的事情解决了吗?”有位年轻编辑一个箭步冲上来。
“妥了。”秦昭阳大手一挥,笑盈盈道:“大家可以放心,事情解决了,印刷厂现在已经正式复工。”
“多亏咱们胡老师舌战群儒,把那些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工们说得心服口服!”他转头拍拍胡为民的肩膀,“你是没看见,胡老师那叫一个镇定自若,谈笑间……”
“停停停!”胡为民赶紧摆手,“我就是去说了几句大实话,主要还得感谢印刷厂领导应对有方啊!”
编辑部众人长舒一口气。
编辑刘莹擦了擦并不存在的冷汗:“好家伙,我当编辑也有段日子了,头回听说因为小说太感人导致印刷厂工人“罢工”的...”
“这叫什么事儿啊!”章仲锷掰着手指头数,“先是部队要加印,接着书店催货,现在连印刷工人都罢工了...咱们这期杂志是要上天啊!”
不怪他们紧张,实在是他们从业以来,都没碰到过这种事。
更何况这一期杂志销量大涨,杂志社从上到下都对它寄予厚望,不希望因为场外因素影响到杂志的最终销量。
还好,还好这次主编找来了胡为民,也多亏了胡为民沉着冷静,应对得体啊!
众人在心里,默默为胡为民竖起大拇指,对他的印象分也因为这事增加了不少。
得知事情解决了,他们也就安心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这时,朱盛昌突然一个闪现出现在胡为民身边:“老秦,你把小胡拐来是……”
“看我这记性。”秦昭阳一拍脑门,“是我叫来为民领读者来信的!总不能让这些信在咱们这儿安家落户吧?”
“哎哟喂!巧了不是!”朱盛昌一把拽住胡为民的胳膊就往角落里拖,那架势活像逮到了逃单的顾客。
胡为民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苦笑一声后,只能在朱盛昌的拉扯下去取信。
很快,他就见到了所谓的读者来信。
胡为民看着眼前两个堪比春运行李的大包裹,眼皮直跳:“朱老师,你别告诉我,眼前两个大包裹里面都是寄给我的读者来信?”
“没错,还真让你猜着了。”朱盛昌笑得见牙不见眼,“怎么样,感动不?”
胡为民苦笑道:“你这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
“怎么了,你朗润园的房子也挺大的,放下这么两个包裹也没问题吧?”朱盛昌道。
“我……唉,我这实在不方便啊!”胡为民嘴角抽搐,“实不相瞒,我正准备搬家呢。这要是全带回去,回头搬家得多雇辆车……”
朱盛昌突然瞪大眼睛:“等等!你要搬家?”
“哦,你说这个啊,是有这个打算。”他见朱盛昌面色古怪,连忙解释道:“要不,先放在你们编辑部?之前《燕京文艺》也要提到过要给我送读者来信,我也没同意。”
“少来!”朱盛昌一把将其中一个包裹塞进他怀里,“来都来了,不带点东西回去,像话吗?”
胡为民抱着一个巨型包裹,活像只偷了西瓜的猹,欲哭无泪:“这么大的包裹,我带着也不方便啊!”
“简单!”秦昭阳突然有了主意,“咱们编辑部是不是还有一根扁担,为民用扁担挑着走,嘿,那叫一个地道!”
编辑部顿时笑作一团。
胡为民看着怀里的包裹,再看看跃跃欲试要给找扁担的编辑们,突然觉得当作家太难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