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烈日行途矛盾起 山谷激战生死悬(1 / 2)

骤雨初收,炎阳炽、蒸腾如煮。

驿道上、车嘶人喘,怨声难诉。

中贵求停遭拒阻,文尧执意驱行伍。

隙渐深、矛盾起萧墙,危机伏。

葫芦谷,山如斧。

烟尘起,厮杀处。

看六骑突袭,战旗飞舞。

诈作千军惊敌胆,狂挥兵器争财路。

两难间、士卒意彷徨,谁为主?

——满江红·烈日劫途

六月的雨,向来如此,来得猝不及防,去得也毫无预兆。

就在王文尧满心担忧暴雨耽搁行程之时,那隐匿于乌云之后的太阳,竟猛地一下跳了出来。

雨后的大地仿若一个大蒸笼,闷热之感愈发浓重。

随着队伍继续前行,那高悬的骄阳愈发炽热,酷热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李公公坐在马车里,被热得气喘吁吁,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

他抬手擦了擦汗,脸上满是不悦与疲惫,忍不住再次叫停了王文尧的马车,提高音量大声说道:

“王郎中,这天热得实在难耐,再这般赶路,不论是人还是牲口,恐怕都支撑不住了。

依咱家看,还是寻个阴凉之处,暂且歇息一会儿吧。”

王文尧坐在自己的马车内,听到李公公叫停了自己的车,拉开车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一路上他已经受够了这烦人的太监,只是微微侧过头,瞥了李公公一眼,冷冷地回应道:

“李公公,这趟押送任务干系重大,耽误不得。

咱们越早把东西送到渡口船上,心里才能越踏实。

再坚持坚持,等穿过前面那片林子,过了葫芦谷那片险地,再作休息的打算也不迟。”

李公公在车里一听这话,顿时觉得一股怒火从心底直往上冒,脸涨得通红,瞪着王文尧,心中愤愤不平:好你个王文尧,竟敢如此不给我面子,三番五次拒绝我的提议,真当我在宫中多年是白混的?

今日这笔账,咱家先给你记下了!

他越想越气,恶狠狠地瞪了王文尧的马车一眼,随后喝令自己的马夫和护卫:

“停下,咱们到旁边休息一下,不要耽误了王大相公的差事!”

说罢,一行人便缓缓在队伍一旁的路边停下,与王文尧一行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李公公在婢女的服侍下,缓慢的从马车里下来,护卫早已在树荫下给他安了把椅子,一位婢女给他端来了解暑的凉茶,另一位则在身后点起了驱蚊的纸缠香。

李公公喝了一大口凉茶,依旧余怒未消,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等回了京城,咱家定要在官家面前好好参你一本,让你知道得罪咱家的下场!”

他一边想着,一边咬牙切齿,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仿佛眼前就站着王文尧,他要将其碎尸万段。

王文尧望着李公公停在路边的车马,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懊悔,他深知自己这次是彻底得罪了这位宫中的“贵人”。

回想起之前为了讨好李公公,特意送上珍贵的“大黄鱼”土特产,如今看来,那些东西算是白白打了水漂。

可他转念一想,为了自己的锦绣前程,为了能早日到户部任职,掌控那数不尽的财富,眼下早日把这些东西送到渡口船上才是最要紧的,哪怕得罪这位李公公也顾不得了。

就这样,王文尧一行人没有理会停下的李公公,继续在烈日的无情炙烤下苦苦煎熬,走走停停,朝着刘家渡口艰难前行。

车前的驽马迈着沉重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滚烫的炭火上,马蹄扬起的尘土,将他们疲惫不堪的身影层层笼罩,在炽热的空气中缓缓蠕动,就像一群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旅人。

王文尧与李公公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刃,悬在队伍上方;青州兵马的消极怠工更是让行军速度愈发缓慢,整个队伍士气低落,宛如一盘散沙。

谁也不知道,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路途中,还会发生多少意想不到的变故。

而王文尧,被贪婪和野心蒙蔽了双眼,为了自己的仕途和财富,全然不顾士卒和民夫的死活,在这条充满危机的押送之路上,一步步走向未知的命运。

就在王文尧一行人在前面艰难前行之时,李懹带着袁朗、马劲、马勥,以及滕戣和滕戡两兄弟,远远地缀在队伍的后面,他们仿若隐匿在暗处的幽灵,踪迹难觅。

他们藏身于路边茂密的树林之中,斑驳的枝叶阴影洒落在他们身上,恰似一群潜伏着的恶狼,绿幽幽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猎物,耐心蛰伏,等待着那稍纵即逝的最佳时机。

他们几乎与林间融为一体,只有那闪烁着寒光的眼眸,透露出他们内心的兴奋与期待。

李懹目光仿若寒夜中的冷星,冰冷彻骨,紧紧锁定王文尧一行,随后一手拿着地图,一手拉住缰绳,压低声音,吩咐道:

“滕戣和滕戡两位兄弟,你们都给我盯紧咯,一只苍蝇也别让他们跑了。

袁朗、马劲和马勥三位兄弟,你们辛苦些,骑上快马,抄近道赶在他们前头。

等他们全部进到前面的葫芦谷后,你们在前面率先动手,我们三人从后面堵住退路,截断他们的生机!

记住了,我们只有六人,要打出千军万马的气势,此番行动,除了王文尧,其他无关人等都可以放走!

对了,到时候就打上青州二龙山的旗号,我这几天听说那股山贼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借他们名号用一下,让青州兵马以为是山贼劫道。”

五人闻言,纷纷点头,眼眸之中闪烁着嗜血的寒光,那是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与狂热,仿佛一群即将奔赴盛宴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