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破晓之路(2 / 2)

转机出现在一个雪夜。日本客商山田信介突然到访,提出想参观星火计划的示范基地。陈宇二话不说,带着他直奔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零下15度的严寒中,山田看着智能温控系统自动调节棚内温度,新鲜的彩椒在LEd补光灯下泛着光泽,惊讶得摘下眼镜擦拭。

“陈桑,你们的农业科技让我想起日本的精细化种植,”山田抚摸着辣椒枝叶,“但更让我震撼的是,这些技术真正掌握在农民手中。”他当场签下500吨蔬菜的订单,并提出深度合作意向。

消息传回国内,农户们重拾信心。陈宇趁热打铁,推出“星火国际联盟”计划,联合东南亚、中东等国家的农业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农产品标准。在迪拜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上,星火计划的展台前人头攒动,中国农户手工制作的芒果干、枸杞茶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品。

但欧盟的封锁依然如鲠在喉。陈宇带着团队三赴布鲁塞尔,不仅带去详实的检测报告,还播放了中国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纪录片。当法国专家看到八旬老农戴着老花镜操作智能设备的画面时,终于放下成见:“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国农业的潜力。”

1989年初春,欧盟解除对宇翔商贸的禁令。首趟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车厢里装满贴着星火溯源码的优质农产品。陈宇站在站台上,看着列车消失在晨雾中,耳边回响着老村长的话:“小陈,咱农民种地就像养孩子,只要用心,总能长出好收成。”

回到滨海市,陈宇站在新建的农业大数据中心,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全球交易数据。东南亚、中东、欧洲的订单图标此起彼伏,而最让他欣慰的,是“星火农业研究院”培育的首个低残留农药品种正式投产。窗外,春雷隐隐,一场春雨即将落下,润泽着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

他翻开日记本,写下新的规划:“建立全球农产品交易平台,让中国农民的智慧走向世界。”钢笔尖悬停片刻,又补上一句:“改革的路没有终点,唯有初心如磐,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