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齐鲁起争端,箭射王肩胜繻葛(2 / 2)

“所以纪侯才会想出告密,想借夷燮之手解决掉齐侯。”成王诵继续说道。

“齐要是能够吞并纪国,那就基本扫清了向东发展的阻碍。”

“...正因如此,纪国不能被齐国吞并。”

天子林也对着虢公林父分析了一大通。

“此事必须站在纪国这边,你去知会郑伯,告知我的意思。”

“是。”

然而天子林收到的只是郑伯寤生模棱两可的答复,郑伯还在回信中劝告天子要多加休息,东方之事不用天子劳心,有他一手操办就行。

气得天子差点把送来的竹简给烧了。

天子林十三年,郑伯寤生彻底不装了,直接为齐侯禄甫站台,想借朝见纪侯的名义,直接偷袭,把纪国灭了。

结果被纪侯提早发现,计划失败。

“简直是岂有此理!”天子林勃然大怒。

“我的话,这郑寤生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还敢跑去齐国协助齐侯,和我对着干!”

“如此肆无忌惮!胆大妄为!他还知不知道他是谁?”

“天下之事在予一人,而不在他郑寤生!”

“没有予一人,他郑寤生算个什么东西?”

“不给他一点教训,他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天子林直接废除了郑寤生的左卿士之位,以周公黑肩为替。

“好啊!”惠王余臣起身鼓掌。

“早就该雄起了,继续跟他爷爷一样窝囊,由着这郑伯肆意妄为,那像话吗?”

“我担心,这郑伯气头正盛,现在的王师,是对手吗?”

宣王静可没有惠王余臣那么乐观。

现在的王师,可根本不是当年他麾下,即使远征鲁国,都能取胜的王师了。

现在郑寤生掌控的军队,可比王师还要强大不少。

郑伯寤生的卿士之位被废后,也不去朝见天子林了。

宣王静的担忧不无道理。

因此天子林还拉来了陈、卫、蔡三国充数。

天子林亲率王师居中军,虢公林父领陈师统左军,周公黑肩领卫师、蔡师居右军。

以不朝天子为由,攻伐郑国。

虽然联军在质量上还是良莠不齐,但至少人是多了起来,气势看上去也足了不少。

加上天子亲征,讨伐不朝的郑伯,以有道伐无道,列国都在观望这场战争的结果。

郑伯寤生以祭仲左拒陈师,曼伯右拒卫、蔡师。

自己居于中军,摆“鱼丽之阵”,兵车居前,步卒居后,以防守为主,拖到左、右翼取胜。

双方战于繻葛。

由于陈国还在内乱中,陈人一点打仗的心思都没有,都想着自己家乡亲人的安危。

毫无战意,一触即溃。

蔡师、卫师看到陈师兵败如山倒,这么快就凉凉了。

也心生怯意。

气势恢宏的联军,瞬间变成了乌合之众。

郑伯寤生令左右夹击王师,王师大败。

“哎呀!完了完了!果然给我料准了吧。”

宣王静心里一咯噔,这怕是自夷王燮征齐不克以来的王师对诸侯的第二次不胜。

不对,那次只是不胜而已,不像这次输的这么惨。

“唉!礼崩乐坏!这世道真的要变了啊!”武王发也叹气道。

“将士们!不要慌乱!不要紧张!听我指挥,有序撤退!”

他看着画面中在一团溃军中还亲自殿后,忍着疼痛,努力指挥王师撤退的天子林。

他肩膀上还插着刚才在一片混乱中,从郑中军射出的箭。

“姬林这小子还算不错了,有骨气,也算有谋略。”

“主要是在这郑国起家的时候,没有人阻拦郑国。”

武王发继续说道。

“导致他即位的时候,王师愈发凋零。”

“郑国也已经彻底成型,尾大不掉,都是前面几个不争气!”

武王发把目光转向了罪魁祸首————一旁正在奋笔抄书的幽王宫湦和平王宜臼身上。

两人感受到武王发的目光,直接战栗起来。

又要被揍了。

pS:周桓王十三年的主要诸侯:晋小子侯(曲沃武公)、楚酓(yan4)达、齐僖公、秦宪公、宋庄公、卫宣公、鲁桓公、郑庄公

霸主:无

次强: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