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碧水东流(1 / 2)

河湾镇幼儿园的晨操音乐透过铁栅栏飘到街上,陈凡站在马路对面剥茶叶蛋,目光锁定滑梯旁穿粉色外套的小身影。戴红袖章的门卫老张第三次扫过这片区域时,陈凡的手机震动了——市电视台采访车正在镇口接受防疫检查。

\"陈书记,先补个妆?\"女记者递来粉扑的手停在半空,因为他已经大步跨过排水沟,弯腰捡起卡在栅栏间的矿泉水瓶。镜头慌忙追上去,拍到他指着瓶底生产批号对园长说:\"这是临州灌装的山泉水,上周抽检菌落总数超标。\"

采访不得不改在镇环保站进行。陈凡推开挂满监测报表的玻璃门,三台色谱分析仪正在运行。他示意技术员小吴调出青江支流实时数据:\"总磷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7%,但邻省交界断面突然升高到0.38毫克\/升。\"

女记者的话筒微微颤抖:\"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每净化一吨水,上游就排放三吨污水。\"陈凡用激光笔点在电子地图上,红线沿着省界蛇形游走,\"就像打扫自家院子时,邻居在围墙上凿了个洞倒垃圾。\"

采访视频当晚冲上同城热搜时,陈凡正在临州市环保局接待室啃冷掉的盒饭。墙上的时钟指向八点十七分,走廊传来带临州口音的争执:\"跨区域执法需要部里批文,你们河湾镇...\"

门被猛地推开,穿深蓝制服的中年人甩着车钥匙进来:\"我是监察支队老韩,陈副书记应该明白行政管辖的...\"

\"韩队去年处理过长明集团倾倒危废案吧?\"陈凡抹掉饭粒,翻开案卷复印件,\"结案报告写的是普通工业污泥,但我们在排污管沉淀物里检出苯并芘。\"他推过去的检测报告上,临州环保局的红色骑缝章还沾着油渍。

老韩的喉结滚动两下:\"可能是历史遗留...\"

\"上周四凌晨两点,长明集团三辆槽罐车从后门离厂。\"陈凡点亮平板电脑,卫星云图显示那夜东南风三级,\"第二天我们镇敬老院井水的苯系物超标四十倍。\"

窗外的暮色突然被探照灯撕破,两省联合执法队的车队堵住了环保局大门。周正阳从越野车跳下来,黑色夹克上的党徽比警徽还亮:\"省厅特批的跨境环保督察组,韩队配合下?\"

执法记录仪的红点闪烁时,陈凡正带人撬开长明集团危废仓库的电子锁。扑面而来的恶臭中,成堆的废桶标签显示来自邻省某半导体企业。他戴着手套翻开交接单,收货方签名栏里\"韩\"字的竖钩笔锋,和老韩办公室墙上的书法作品如出一辙。

\"这些危废转移联单都是伪造的。\"随行的省环科院专家声音发颤,\"真正处理成本每吨要八千,他们却以三百元价格...\"

陈凡的强光手电照到仓库角落,几个印着卡通兔子的塑料桶格外扎眼。他想起幼儿园视频里缺失的兔耳,胃部突然抽搐——十年前镇幼儿园中毒事件,涉事企业用的就是这种容器。

取证持续到后半夜,陈凡在临时指挥部泡方便面时,接到镇长电话:\"临州政协来函,说我们破坏营商环境...\"他拧开矿泉水瓶浇灭一次性饭盒里的残火,\"请转告白鹤鸣委员,他捐的香炉正在省博物馆做金属成分分析。\"

第二天清晨,河湾镇党政会议室坐满了神色各异的干部。陈凡把连夜整理的37页调查报告摔在桌上,惊飞了茶杯上的苍蝇。\"三件事。\"他竖起手指,\"第一,镇自来水厂即刻切换临州方向的备用取水口;第二,环保站增设重金属在线监测仪;第三,明天召开青江流域治理恳谈会。\"

分管环保的副镇长转动钢笔:\"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