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糖尿病足坏疽)
雨水节气的内分泌科病房飘着冷雨,65岁的吴德贵盯着自己发黑的左足小趾,指甲盖大小的破溃处渗着清稀脓液,散发着淡淡的腐臭味。“外院说要截肢,”他攥着轮椅扶手的手青筋暴起,“我抹了半个月黄连膏,怎么烂得更快了?”
苏怀瑾蹲下身,指尖触到患处皮肤温度32c,比正常足趾低了3c。脉诊尺脉沉细如丝线,关脉濡弱似浸在泥浆中;舌质淡胖、苔白滑水滑,活像泡发的面团——典型的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正是《外科正宗》中记载的“阴疽”重症。
“黄连膏是治阳证疮疡的,您这是阴寒凝结,”她掀开患者裤脚,小腿皮肤苍白如纸,“就像冬天的河面结冰,越用苦寒药,冰结得越厚。”吴大叔的儿子递过空药膏盒,tS集团“速效生肌膏”的包装上印着“黄连+大蒜提取物”,“客服说消炎生肌,没想到……”
处置室里,苏怀瑾切开一颗直径4cm的独头蒜,辛辣气味扑面而来:“普通大蒜瓣小瓣多,独头蒜药力集中,”她对比患者带来的药膏成分,“你们买的膏子里只有大蒜粉,根本没有独头蒜的蒜素。”显微镜下,tS药膏的粉末中竟检出激素结晶,“难怪渗液不止,激素把阳气都逼走了。”
“试试蒜灸吧,老祖宗治阴疽的妙法。”她将独头蒜切成2mm薄片,用银针戳出密集小孔,“蒜片贴患处,艾炷灸3壮,借大蒜的辛温和艾灸的热力化开寒凝。”吴大叔疼得吸气,却发现灸完后患处竟有了暖意:“像有小太阳在烤。”
治疗室里,氦氖激光的红光笼罩着溃烂处,苏怀瑾调整照射角度:“激光促进血液循环,蒜灸提升局部温度到37c,”她指着红外热成像图,“昨天还是蓝紫色,现在边缘已经转红了。”同时,西医清创后敷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双管齐下,给新肉生长铺路。”
煎药机里,30g熟地黄、10g鹿角胶烊化,再加入5g独头蒜泥:“熟地黄补阴血,鹿角胶温肾阳,蒜泥通阳散结,”她解释道,“就像给冻僵的土地松土施肥,让阳气重新升起来。”足三里穴注射黄芪注射液时,吴大叔感觉有股热流窜向足部,“几十年没这么暖和过了。”
示教室内,实习生们围看两种大蒜饮片。苏怀瑾举起独头蒜:“看这球形鳞茎,不分瓣,蒜素含量比普通大蒜高3倍,”她碾开tS药膏的粉末,“这是普通大蒜晒干磨的粉,蒜素早挥发了,还加了地塞米松。”想起患者被耽误的半年,她语气沉重,“阴疽用激素,相当于给冰湖浇热水,表面化了底下更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