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援朝的婚礼结束不几天,覃仁忠继女冯佩英出嫁的日子也到了。
覃仁忠和杨秀清怕麻烦,夫妻俩个一商量,本来是不打算做嫁女酒的。
可是三亲六戚和村上人一听说,他们夫妻不打算做嫁女酒。
一时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当着覃仁忠和杨秀清的面,说他们夫妻看不起继女冯佩英,这才不做嫁女酒。
要是亲生女儿,或者亲生儿子覃善喜讨老婆,你看他们夫妻做不做喜酒。
还有人当着覃仁忠和杨秀清的面,说他们夫妻抠门小气,总晓得去吃人家的喜酒。他们有喜酒不做,就是怕人家吃他们的。
经不住三亲六戚,村上人一说再说,一打击又打气,覃仁忠和杨秀清不得不决定做嫁女酒。
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前大继子杨援朝结婚娶媳妇。覃仁忠父子都来吃喜酒不算,又是上份子钱,还又是额外帮了一百块钱。
结账收了簿子(份子)钱,自己拿一百块钱还给覃仁忠,他说什么也不要。
再讲自己还是杨秀清的娘家人,因此在外甥女冯佩英出嫁的头一天下午,陈娟淑就在做去思崖村吃嫁女酒的准备了。
地方风俗习惯,不管是出嫁女的儿子娶媳妇,还是出嫁女的女儿出嫁。
娘家人前去祝贺,除了上份子钱以外,还得挑一个担子前去吃喜酒。
这个担子一般是五十斤稻谷,所以吃了中午饭以后,陈娟淑就拿上箩筐和扁担上楼去撮谷子。
“妈,你挑一担谷子去哪!”陈娟淑才挑着两个半箩筐谷子,从楼上的板楼梯下来到中门口。继儿媳李正荣看见便问道。
“去思崖村吃喜酒呀,佩英表妹明天出嫁!你们姑爷又来吃你们结婚的喜酒,还帮了钱,作为娘家人不该去吃喜酒祝贺的呀!”
陈娟淑边说,边把一个担子挑到堂屋上放。正打算去看看那些杨家人,什么时候出发去思崖村吃喜酒。
大继儿媳李正荣就又问道:“妈,明天我们打算回门去娘家,就不打算去吃喜酒了。还没买得回门的礼物呢!”
李正荣说到这里故意不说了,言下之意是她回娘家去,还没有买得礼物,你个做老娘的不应该拿钱出来,给她去买礼物回娘家呀!
“三早你们不是回过门了吗?才隔几天又要回门去娘家干吗?”陈娟淑回头说道。
“回去干吗?今天我妈搭话来说家里做事,叫我和援朝回去。我们不能不去嘛,一回去了总不能空着两手去的吧?妈,你就不讲给点钱我们买礼物回去的?”
李正荣摊开双手说,一副忆苦思甜样子。
也不知是要急着去看杨家人什么时候思崖村吃喜酒,还是继子夫妻回门去娘家,买礼物所要的钱也不多。
陈娟淑也懒得讲多话了,她拿出十块钱递给大继儿媳。
“妈,才十块钱哪里够?”李正荣接了钱,看了一眼说道。
一般新媳妇回娘家去,也就是买一只鸡或者两斤猪肉,一包糖饼回去。
当时一斤鸡和一斤猪肉的价钱差不多,都在一元多钱左右一斤。
而且那时的鸡,都是农村人放养的小本土鸡,都不大,一般一只鸡在两斤过一点。一个鸡或者两斤猪肉在两三块钱左右,一包糖饼最多也是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