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同意了,”
李四最终点头,“但我们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你需要组建一个团队,包括熟悉视频制作的同学。”
李飞兴奋的跳了起来:“太好了!我已经有人选了——王明擅长剪辑,张小雨有艺术细胞可以负责视觉效果,刘浩逻辑思维强可以负责内容架构……”
看着儿子滔滔不绝的规划着项目,李四惊讶于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意识。这个曾经只对科学实验感兴趣的小男孩,如今已经展现出全面发展的潜力。
就这样,一个由10-12岁孩子组成的“青少年创意团队”正式成立,负责橡树林示范基的申请视频的制作。李四和赵美琪只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
这个决定在教育中心引起了一些争议。有老师担心孩子们的作品可能不够专业,影响申请成功率;也有家长质疑是否该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孩子们。但李四坚持自己的决定,他相信这正是橡树林教育理念的最佳证明——相信孩子,给他们挑战和成长的机会。
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表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认真筛选素材、设计情节、添加特效。李飞作为团队负责人,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协调和领导能力,合理分配任务,调解分歧,鼓励每个成员发挥所长。
“爸爸,我们想把‘成长树’的故事作为视频的主线,”李飞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分享他们的创意,“用树的生长和变化象征孩子们在橡树林的成长过程。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学习领域,每个机关代表一种能力的获的。”
李四惊讶于儿子的构思深度:“这个创意很棒,既有象征意义,又能突出橡树林的独特标志。”
“我们还想请爷爷出镜,”李飞突然说,“虽然他不在了,但可以用他工作时的视频片段和照片,讲述木匠精神如何融入到我们的教育理念中。”
这个提议让李四和赵美琪都湿了眼眶。李成才虽然只在他们的生活中短暂出现,但他的精神和智慧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家庭,也成为了橡树林教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李四哽咽着说,“爷爷会很高兴的。”
随着项目的推进,李四发现自己越来越成为一个旁观者和支持者,而非决策者。孩子们自己组织会议,解决问题,甚至在遇到技术困难时自行寻找解决方案。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远超李四的预期。
“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更加确信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一天晚上,李四对赵美琪感慨道,“给他们空间和信任,他们能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赵美琪点点头:“这正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不是吗?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引导;不是限制,而是释放。”
申请截止日期临近,孩子们的视频终于完成了。这是一部15分钟的短片,以“成长树”为核心意象,展示了橡树林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学习环境。最打动人心的是,整个视频都是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和语言来表达的,真实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