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雪网正式上线试运营一周。
注册用户突破3000。
而下单量却日渐减少。
在第一天达到下单量峰值1561笔之后。
马上呈现断崖下滑。
一周后跌到不足200笔。
按照首次营销推广活动,居民社区注册用户限购,即每一位注册用户不可重复购买,商务写字楼白领可重复注册。
尝鲜式扎堆下单,随后订单下滑是必然。
这依旧让公司上下兴奋不已。
后续高达87%的下单都是已注册用户推荐的新用户。
因为距离财大较远。
全由财大周边居民代为付款收货。
这说明,信任半径之外存在通过人际推荐激活的跨区域消费潜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等待发掘。
除此之外。
已购物的注册用户,通过市场部的调研回访,纷纷建议增加商品品类。
社区老年居民偏向酱油、醋、盐、味精、料酒,中青年则是牙膏、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卫生纸。
商务写字楼的白领们需要方便面、挂面、速食粥、罐头等等偏速食的食品饮料。
特别希望依旧便宜实惠,并且下单之后配送。
方燃和夏小雪并未被眼前的成绩迷惑。
按照调研反馈大规模采购。
这也不是o2o电商的核心业务。
只是因为受限于年代,首次推广营销暂时将020与b2c融合的无奈之举,烧钱获客的一种手段罢了。
燃雪网现阶段注定不会自行大规模采购商品放到网上售卖。
以当前的情况。
那是个无底黑洞。
这个业务会很快就被边缘化。
有投行内部研判为佐证。
之所以不看好燃雪创联前景,关键是对中国家庭上网用户的增速以及购买力持审慎态度。
且美国首个生鲜电商webvan已经上市,市值高达37亿美元,其核心卖点正是‘线上订购日用品+配送上门’,用户群体以‘双职工家庭、老年人’为主,与燃雪网场景高度相似。
它的扩张明显出现颓势。
如果燃雪创联在经营方面没有差异化。
成长的高度有限。
非常容易受制资金不足而陷入扩张停滞或模仿式竞争陷阱。
即使在中国本土,8848网站早于燃雪网推出‘网上超市’,b2c模式,综合品类销售包括软件、图书、硬件及少量日用品。
受限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送达时间过长。
配送成本占运营支出的25%-30%。
若无法解决物流和支付问题。
这个网站必定衰落。
在中外都有类似电商的情况之下。
汤普森、奥莉维亚茫然不知夏小雪真正的战略意图,却相当看好燃雪创联的前景,‘懒人经济’在物质生活提升初期必然爆发。
中国可是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而燃雪创联比美国生鲜电商webvan聪明之处,网站试运营当天就推出充值卡业务。
不仅仅解决掉货到付款的诸多问题,还极大补充公司现金流与用户黏性。
正因为有美国生鲜电商webvan在前面探路,还可以规避盲目扩张、供应链低效等致命风险。
燃雪创联只要优化供应链和解决配送问题,稳扎稳打斩断‘寄生’,突破财大信任半径。
以充值卡为核心搭建线下线上桥梁。
深耕客户需求。
一旦这个模式成熟。
完全可以快速复制抢占中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市场,并以此为据点,向周边省市扩张,其发展潜力远高于美国生鲜电商webvan。
一周时间。
也让财大深刻意识到燃雪创联推出充值卡的必要性。
商务写字楼办公的以年轻人为主体。
货到付款顺畅。
而财大周边居民区不少老年人,交钱慢,甚至个别住户还提出让配送员帮忙将米面油提上楼。
有位兼职的财大学生脸皮薄竟然帮送了。
这是开了个坏先例。
导致同小区后续老年客户也要求送货上楼。
迫使公司行政部专门派人解释,因配送员严重不足,配送服务范围仅限本小区指定送货点。
还好。
商品优惠又已经十分便利。
得到小区居民谅解。
此事也是敲了个警钟,燃雪创联的配送需要补强,配送员以财大学生兼职也不是长远之计。
超出财大信任半径必须向社会招募全职配送员。
或按照方燃的提议。
直接将配送业务外包。
至于网站增加的商品品类,实行稳扎稳打策略,以财大食堂采购渠道为优先,增设酱油、醋、味精、料酒等调味品。
除了调味品。
燃雪网商品品类页面还多了‘咖啡糕点’组合。
这是为财大周边商务写字楼以及财大大一学生特意增设。
一周时间,大一学生原本可充值刷卡的校园卡,经技术对接实现‘一卡双账户’(校园消费账户 + 燃雪充值账户),无需换卡即可直接激活校外消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