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隐忧与变局(2 / 2)

卓青麟满脸狐疑地嘟囔道:“现在升乡都这么简单了吗?”

店小二得意地笑道:“可不是嘛!您瞧瞧,如今这升乡的过程简直易如反掌啊!那些回乡的老兵们,可都是参加过上万人规模战斗的精英呢!他们负责防守,那些流寇杂匪哪里还敢造次?稍微挥舞一下旗帜,这些家伙就像被抽走了脊梁骨似的,一个个都乖乖投降啦!”说罢,他爽朗地笑了起来。

等店小二离开后,卓武邦夹起一块鲜嫩的鱼肉,感慨道:“嗯,现在的卓山可真是今非昔比啊!这发展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卓振东点头附和:“是啊,爹。不过我们还是得赶紧往回赶,万一路上遇到流寇,那可就麻烦大了。”

卓青龙连忙宽慰道:“叔,您别担心。我们一路沿着西线的村庄北上,道路状况可比以前好太多了。而且,这次境湖村升乡,主要都集中在东南方向,对咱们卓山的西面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卓武邦却一脸严肃地提醒道:“话虽如此,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啊。”

众人匆匆用过餐,便收拾行囊准备启程。走出饭馆,天色正好,正午的阳光洒在街道上的积雪上,给这座小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然而,众人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心中都沉甸甸的,被罗家之事和即将面临的归途所困扰。

他们沿着西线的道路向北行进,寒风依旧呼啸不止。道路两旁的村庄在雪色中显得寂静而安宁,偶尔能听到几声犬吠。

卓青龙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卓武邦和罗英乘坐的马车在中间,时不时地叮嘱两个孙子注意安全;卓青麟负责断后,确保不会有敌人从后方偷袭。

夜色越来越深,众人在一处剑炉山下的一处破旧的驿站稍作休息。驿站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裂痕。

卓武邦让大家轮流休息,自己因乘坐马车休息了一天了,就坐在门口守夜。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就在众人刚刚进入梦乡时,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卓武邦猛地站起身,握紧手中的青钢尺,大声喊道:“都醒醒,有情况!”

众人迅速起身,抄起武器,严阵以待。不一会儿,一群骑着马的黑影出现在驿站外。为首的一人高声喊道:“里面的人听着,把财物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原来是一伙马贼流寇,足有十来骑!卓振东眼神一凛,低声对众人说道:“大家不要慌,小心防守!”

卓青龙和卓青麟兄弟俩都是参战老兵,这只是小场面,但还是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卓振东眼神坚定,对着流寇喊道:“我们是卓山镇的人,你们要是不想惹麻烦,就赶紧离开!”

流寇们却哈哈大笑起来,为首的那人狞笑道:“卓山镇?今天你们谁也别想活着离开!”说着,他一挥手,流寇们便骑着马向驿站冲了过来。

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还好几人身手都还算可以,卓青龙挥舞着偃月刀冲到了驿站门口,挥舞着武器与流寇们拼杀在一起,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卓武邦则拿手中的青钢尺,将妻子罗英护卫在了身后。

卓青麟也不甘示弱,拔出青钢唐刀,站在了卓青龙的侧后,为其护卫住侧冀,灵活地穿梭在战场中,巧妙地应对着敌人的攻击。

卓振东戴着裂灵指套,取出一张铁胎弓,引弓射箭,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

战斗中,罗英在一旁默默地为儿孙们加油助威,同时也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局势。她的心紧紧揪着,生怕儿孙们有什么闪失。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接连被卓振东射杀三人,流寇们渐渐落了下风。为首的那人见势不妙,大喊一声:“撤!”便带着残余的流寇转身逃跑。

卓武邦等人并没有追赶,只是收扰了三匹骏马,他们知道,在这夜色中追赶敌人可能会陷入埋伏。看着流寇们远去的背影,众人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浑身是汗,身上也有一些擦伤。

在驿站简单处理了伤口后,众人继续踏上了归途。经过这场战斗,大家更加谨慎了,一路上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卓武邦一行人远远地看到了卓山镇的轮廓。朝阳从东方升起,洒下金色的光芒,给这座小镇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众人心中的喜悦和激动再也无法抑制,加快脚步向家中奔去。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卓山镇等待着他们的,除了亲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和秘密。

这些问题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众人的心头,等待着他们去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