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天空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只有东方的天际微微透出一丝曙光。
朝阳的第一缕光线洒在八马山的山巅,将整座山峰染成了一片耀眼的金色,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金纱。
站在八马城南门城头的项羽,身披金色战甲,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目光凝视着城外的平原。
那里,漫山遍野飘扬着玄色的战旗,如同黑色的海洋一般波涛汹涌。每一面旗帜都代表着一支军队,这些军队来自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准备迎接一场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项羽紧紧握住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捏得铁甲咯吱作响。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兴奋和得意。
去年七月,为了驯服那匹桀骜不驯的乌锥马,他一路被这匹马带着狂奔。从江北的桐柏山脉开始,他们穿越了无数的山川河流,跨越长江,踏过高峰,整整七天七夜,行程超过三千多里。然而,最终人马都精疲力竭,无法再支撑下去。
在交河镇外的万泉湖中,他们一同跳入水中,希望能借此恢复一些体力。但湖水的冰冷刺激让项羽的身体突然打起了摆子,全身乏力,使他在湖中无法上岸。就这样,人马顺水漂流而下,最终在交河镇东门的码头被一名卓家小儿所救。
原本,项羽打算先调养好身体,治愈伤寒之症,然后再驱马北上,返回彭城。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在交河镇仅仅停留了数日,便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
当时,交河镇正处于各方势力争夺地方控制权的激烈竞争之中。趁着交河立县的机会,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竟然引来了外敌入侵,使得局势瞬间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在这内忧外患交织的关键时刻,项羽却因缘际会地挺身而出。他带领着卓氏部众,迅速收拢了残余的士兵,并毅然决然地驰援县衙。谁能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让他一举将交河县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自那以后,项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他率领着麾下的军队东征西讨,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先后收复了北安、征伐了沣原、征讨了新阳,甚至还率领着三千铁骑如疾风般突袭了大隅。
如今,项羽的麾下已经聚集起了三万如狼似虎的精锐之师,而他所控制的地盘更是涵盖了一郡四县,拥有着百万之众的人口。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项羽不禁思绪万千,心中感叹命运的奇妙。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项羽原本只是出于正义感和责任感去拯救交河县,却未曾料到这竟会成为他崛起的契机。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变数和机遇,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将军,吉时已到。”随着副将殷野王的一声高呼,那兴奋之情仿佛能穿透城墙,直抵项羽的耳畔,将他的思绪硬生生地从沉思中拽回了现实。
就在这一刹那,城头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犹如雷霆万钧,震得那雉堞都不禁簌簌落灰。原来,是三十六声礼炮同时炸响,这声音响彻云霄,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着一场盛大庆典的开始。
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官道上,一支庞大的车队正蜿蜒而来。
车上满载着各种贺礼,或用绸缎精心包裹,或直接裸露在外,金银器皿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仿佛在炫耀着送礼者的财富和诚意。
项羽缓缓转过身,迈步走下城墙。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带着千钧之力。他边走边回首,目光落在那由原北安郡府扩建而成的王府上。
王府的朱漆大门高耸而庄重,门上衔着一对威风凛凛的铜狮,铜狮的双目圆睁,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府邸的威严。门钉颗颗鎏金,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
匾额上,“霸王府”三个大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那是项羽亲手所题,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霸气和自信。府外的门廊上,挂满了缴获的丝织锦缎,这些锦缎色彩斑斓,质地优良,随风飘动,宛如天边的彩霞。
然而,与这华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墙的青石砖缝里,还沾染着攻城时留下的血迹,那暗红色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府邸的来历和主人的赫赫战功。
穿过三重城门,项羽来到了城外的演武场。演武场中央,矗立着一座三丈高的点将台,它宛如一座山岳,稳稳地立在那里。台下,铁甲如林,万千利刃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仿佛一片钢铁的海洋。
为了庆祝这一盛事,项羽决定在八马城外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盛大庆典。他精心策划,命人在背靠南门城墙的地方,搭建起一座巍峨高耸的阅兵台。
这座阅兵台气势恢宏,不仅高度惊人,而且装饰得极为华丽。台上铺满了精美的丝绸,四周悬挂着鲜艳的旗帜,随风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西楚霸王的无上威严。
在阅兵台下,项羽的将士们精神抖擞,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整齐地排列成方阵。他们的队列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透露出一种无坚不摧的气势。
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目光如炬,展现出军人的飒爽英姿和威武雄壮。而在草场的外围,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前来祝贺的各路代表和当地百姓络绎不绝,他们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现场气氛热烈,人声鼎沸,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八马城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而卓家众人,也在元宵节后,随着北上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八马城。
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参加项羽的开府庆典,更是为了向这位西楚霸王献上一份厚礼,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卓家众人也想借此机会凑个热闹,感受一下这场盛大庆典的氛围。
上午巳时,阳光正好,吉时一到,伴随着激昂的战鼓声,项羽手握着那把饮血无数的青龙戟,缓缓地走上三丈高的点将台。
他身着金色玄甲,外披血色的披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战神降临人间。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人们的心尖上,让人不禁为之震撼。当他站定在点将台上时,众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住了。
只见他剑眉斜飞入鬓,如刀削般的面庞上,一双怒目圆睁,眼神犀利如电,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他的嘴唇紧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让整个人更添几分霸气。
项羽站在点将台上,居高临下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和百姓。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人们都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压迫力,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他对视。
然而,在他的眼中,却并没有丝毫的傲慢和轻视,只有对这些将士们的信任和对百姓们的感激。
在他的身后,站着一群忠诚的谋士和将领,他们身着华丽的战甲,神情肃穆,宛如钢铁长城一般。这些人都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他们为项羽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是项羽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力量。
台下,数万将士整齐地排列着,他们身着厚重的铁甲,手持长枪大刀,威风凛凛。
当项羽的目光扫过他们时,他们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动作整齐划一,铁甲碰撞的声音如滚滚闷雷,响彻整个广场。
“诸位!”项羽的声音压过呼啸的山风,“三个月前我们还蜷缩在山谷里啃冷硬的麦饼,如今半省六县赋税尽归我手!”他猛地抽出长枪,枪尖指向天际,“这不是我项羽天命,是你们用刀剑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