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饮食诗学与岭南文化记忆》(1 / 2)

《味觉的考古学:论<广府啲美味>中的饮食诗学与岭南文化记忆》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立场占据着特殊位置。树科的《广府啲美味》正是一首以粤语为载体,以广府美食为题材,深入岭南文化肌理的诗作。这首诗表面上在赞美粤菜的鲜美,实则通过味觉的考古挖掘,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化记忆、地方认同和历史传承的深刻对话。诗中\"个味闻到秦汉\/至发达喺唐宋\"两句,恰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整首诗作的文化密码——广府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部浓缩的岭南文明史,一种活态的文化记忆载体。

《广府啲美味》的语言策略首先值得关注。全诗采用粤方言写作,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立场的宣示。在普通话作为主流书面语的背景下,粤语写作具有天然的\"边缘性\"和\"抵抗性\"。诗中\"噈算\"、\"唔\"、\"啲\"、\"叻晒\"等粤语词汇的运用,不仅传递了独特的声音质地,更构建了一个文化认同的标记系统。法国语言学家海然热曾指出\"方言是抵抗全球化同质化的最后堡垒\",树科的粤语诗写正是这样一种抵抗——通过方言的坚守,守护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非简单堆砌粤语词汇,而是精心选择那些最具表现力的方言表达,如\"辣到你赞不堪\"中的\"赞不堪\",\"笋到你话好嘢\"中的\"好嘢\",这些词汇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广府生活气息,使诗歌在声音层面就具备了强烈的地方质感。

从结构上看,《广府啲美味》采用了赋体诗歌的铺陈方式,以不同的广府美食为章节,层层递进地展现粤菜的魅力。全诗可分为四个味觉段落:开篇总述广府美食的整体魅力;其次描写珠玑巷酸笋鸭的酸辣风味;接着呈现广州白切鸡的原味鲜美;然后赞美珠三角老火靓汤的醇厚;最后将粤菜的历史渊源推向秦汉唐宋。这种结构安排暗合了中国传统赋体文学\"总—分—总\"的写作范式,同时也模拟了粤菜宴席的上菜顺序——从开胃的酸辣,到主菜的原味,再到汤品的调和,最后以历史回甘作结。诗人通过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使诗歌本身成为一席文字的盛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经历了一场完整的广府美食体验。

诗中描绘的几种特色美食,每一种都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层面的文化象征意义。珠玑巷的酸笋鸭被描述为\"辣到你赞不堪\/笋到你话好嘢\/酸到你想寻根……\",这里的\"酸到你想寻根\"一句尤为精妙,将味觉的\"酸\"与情感的\"寻根\"巧妙连接,暗示广府美食是连接当代与历史、个人与族群的纽带。据史料记载,珠玑巷是广府民系的重要发源地,南宋时期大量中原移民经此南下岭南,酸笋鸭这道融合了中原烹饪技法和岭南食材的菜肴,本身就是文化交融的产物。诗人通过这道菜,实际上在探讨广府文化的形成过程——如同酸笋鸭的酸辣风味,广府文化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土着文化\"发酵\"后的产物。

广州白切鸡的描写则体现了粤菜对\"原味\"的追求:\"食材原味叻晒\/鲜嫩爽滑可口\/旧旧摆到生猛个相……\"。诗人特意强调\"原味\"的价值,这恰恰是粤菜哲学的核心——对食材本味的尊重,对加工过程中\"度\"的精准把握。这种烹饪理念背后,是广府文化中\"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核。白切鸡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厨师对火候的掌控,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特质,与岭南文化中讲求实效、不尚虚华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诗人用\"生猛个相\"来形容摆盘效果,这个\"生猛\"既是粤语常用词,又精准捕捉了粤菜追求鲜活的生命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