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诗性叩问与自我观照》(1 / 2)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1539 字 12小时前

《诗·诗人·我》(粤语诗)

文\/树科

诗系语言嘅寺殿

语言嘅哲学信仰,诗……

诗人,你睇个啲

一步一叩头一仆低嘅朝拜佬

或者,你至死嘟搞唔明:

佢啲系虔诚、喺黐沟咗神经……

我,嘻,嘻嘻,嘻嘻嘻

冇得寺殿,有噈喺时不时嘅

同观音咁样嘅微笑……

《树科诗笺》2025.2.1.粤北韶城沙湖畔

《诗性叩问与自我观照》

—— 论树科《诗?诗人?我》的语言哲学与精神图景

文\/阿蛋

一、引言:粤语诗学的独特场域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谱系中,树科的粤语诗《诗?诗人?我》犹如一阕独特的岭南小调,以方言的独特韵味与哲学思辨,打破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固有范式。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其特有的语音系统、俚俗词汇与语法结构,为诗歌创作注入了鲜活的地域文化基因。当 “诗系语言嘅寺殿” 这样充满粤语口语特色的表达跃然纸上时,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语言本身的张力,更能触摸到诗人对诗歌本质的深邃思考。这种将方言特质与诗学探索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诗?诗人?我》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实验,成为对诗歌本体、诗人角色与自我认知的多重叩问。

二、语言寺殿:诗歌本质的哲学隐喻

(一)“寺殿” 意象的神圣性建构

诗开篇以 “诗系语言嘅寺殿” 奠定基调,将诗歌喻为语言的圣殿,赋予其宗教般的神圣性。在这个隐喻体系中,语言不再是简单的表意工具,而是升华为承载信仰与精神的载体。寺殿作为宗教活动的核心场所,象征着崇高、庄严与纯粹,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将诗歌置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至高地位,强调其作为语言艺术巅峰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对诗歌本质的界定,暗含着诗人对诗歌神圣使命的期许,即诗歌应如同宗教信仰般,为人类提供精神的寄托与灵魂的指引。

(二)语言与哲学的共生关系

“语言嘅哲学信仰” 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与哲学的关联。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外壳,更是哲学思考的直接体现。在诗歌中,语言的排列组合、意象的选择与运用,无不渗透着诗人的哲学观念与价值取向。树科通过将诗歌定义为 “语言嘅哲学信仰”,揭示了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具有探索世界、思考人生、表达真理的哲学功能。诗歌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诗人哲学思考的具象化表达,而整首诗歌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展现出诗人对世界、人生的独特认知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