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未雨绸缪(1 / 2)

远处传来孩子的啼哭声,接着是奶娘轻声的安抚。袁绍循声望去,透过半开的窗棂,看见奶娘正抱着袁瑛在屋内踱步。

“父亲!”袁昊突然抬头,发现了窗外的袁绍,兴奋地挥舞着小手。

袁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朝儿子点了点头,却没有进去的打算。自从妻子生下袁瑛后身体一直不好,他大部分时间都陪在她身边,很少与孩子们亲近。此刻看着两个稚嫩的生命,他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将军。”一个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袁绍转身,看见妻子甄氏在婢女的搀扶下站在廊下。她脸色苍白,身形消瘦,但眼中仍带着温柔的光芒。

“你怎么出来了?”袁绍快步上前,接过婢女的位置,亲自搀扶妻子。

“躺久了,想出来走走。”甄姜虚弱地笑了笑,“听说叔父又来信了?”

袁绍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小心地扶着妻子在廊下的席上坐下。夏末的风带着燥热,吹动刘氏额前的碎发,露出她光洁却苍白的额头。

“还是那件事?”甄氏轻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袁绍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叔父担心袁氏血脉单薄,要我...”

“纳妾。”甄氏平静地接过了他的话,仿佛在谈论今天的天气一般自然。

庭院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远处袁昊咿咿呀呀的说话声隐约传来。

袁绍看着妻子平静的侧脸,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们成婚以来,感情甚笃,即使在她生下袁瑛后身体每况愈下,他也从未想过要纳妾。

“其实...”甄姜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我早该提这件事的。袁氏乃四世三公之家,不能因我一人而...”

“别说了。”袁绍打断她,握住她冰凉的手,“你的身体会好的。”

甄姜摇摇头,眼中泛起泪光:“医师说了,我这次生产伤了根本,恐怕...”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绍郎,为了袁氏,为了昊儿和瑛儿,你应该纳妾。”

袁绍感到一阵刺痛,他想起昨日收到的消息——关中地区因连年大旱和蝗灾,已经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黄河水清的异象已经持续了半月有余,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这是上天示警。

“天象异常,民不聊生。”袁绍喃喃自语,“叔父在信中还说,南阳那边也遭了蝗灾,庄稼几乎绝收。”

甄氏望着丈夫紧锁的眉头,轻声道:“所以更该为袁氏早做打算。若天下真有变数...”

袁绍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甄姜的话触动了他心中最深的忧虑。作为袁氏子弟,他比谁都清楚朝廷的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士人愤懑,加上如今天灾不断,民间怨声载道,大汉江山确实风雨飘摇。

“我明白了。”袁绍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我会考虑的。”

当夜,袁绍独自在书房中翻阅竹简。案几上摊开的是各地送来的灾情报告,每一份都触目惊心。大旱导致井枯河干,蝗虫过境后赤地千里,更可怕的是关中地区传来的\"人相食\"消息。他想起白日里妻子的话,心中越发沉重。

“家主,许先生说有要事相商。””管家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袁绍放下竹简,略一思索:“请他进来。”

片刻后,许攸匆匆入内,脸上带着罕见的凝重神色。他连礼节都顾不上,直接低声道:“主公,大事不好。今日宫中传出消息,陛下听信张让等人谗言,准备再次清查党人。”

袁绍瞳孔微缩,手中的竹简“啪”地掉在案几上。几年前的那场党锢之祸,多少士人家破人亡,袁氏也险些受到牵连。

“消息可靠?”袁绍压低声音问道。

许攸点头:“那人亲耳听见张让向陛下进言,说天象异常是因为朝中仍有党人余孽未清。”

袁绍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窗外,一轮血月悬于夜空,显得格外诡异。他突然停下脚步,想起叔父信中的催促,想起妻子的劝告,想起两个年幼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