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国,官道上尘土飞扬。
袁绍的车驾缓缓行进在返回治所的路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田丰骑马随侍在侧,不时瞥向后方刘备那支沉默的队伍。
“元皓,你看这朝廷的封赏诏书。”袁绍从车帘中递出一卷竹简,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只字未提刘玄德破黄巾之功。”
田丰接过诏书,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他压低声音,“刘备此人,有枭雄之姿却无根基,正好为我所用。”
袁绍微微颔首,指尖轻轻敲击着车辕。他想起广宗城外初见刘备时那双平静如深潭的眼睛,以及颜良、文丑那两员虎将。
“元皓以为,当如何安置这位'汉室宗亲'?”
田丰捻着胡须低声道:“刘玄德虽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终究家道中落。倒是他那两个结拜兄弟...”他望着刘备左右那两个魁梧身影,“颜良能开三石弓,文丑使一杆铁枪有万夫不当之勇,都是难得的将才。”
“乐陵县地近渤海,县令之位恰好空缺。”
“至于他那两位义弟...颜良、文丑足可胜任县丞、县尉之职。”
车轮碾过一处坑洼,车身猛然一晃。
“如此猛虎,岂能放归山林?”袁绍抖了抖缰绳,马蹄重新踏上官道扬起的尘土,“乐陵虽贫瘠,却卡在渤海与青州要冲。有他们替我守着东大门,岂不美哉?”
袁绍扶住车壁,眼中精光乍现:“妙计!如此既显我袁氏恩义,又可...”
此时,渤海郡城已隐约可见。城墙上旌旗招展,守城士兵远远望见袁绍的旗帜,立刻打开城门。袁绍挺直腰背,脸上浮现出志得意满的神色。
“传令下去,明日设宴,我要亲自向刘备宣布这个好消息。”
三日后,渤海郡治所。
刘备携颜良、文丑赴宴。三人皆着戎装,刘备温文尔雅中透着英气,颜良高大威猛,文丑粗犷豪放,站在一起气势非凡。
“玄德贤弟!”袁绍热情相迎,颜良、文丑齐声抱拳:“见过袁将军!”
宴席间,袁绍频频劝酒,有意笼络。酒过三巡,袁绍突然道:“贤弟三人如此才干,屈居行伍实在可惜。不如...我举荐贤弟为乐陵县令,二位义弟为县丞、县尉,如何?”
刘备手中酒杯微微一颤。乐陵偏远贫瘠,此乃明升暗降。但看颜良、文丑面露喜色,显然认为这是袁绍的提携之恩。
不等刘备回应,文丑已兴奋道:“将军厚爱!我兄弟三人定当竭尽全力!”
颜良也抱拳道:“多谢袁公栽培!”
刘备暗叹一声,知道二位义弟性情耿直,未看出其中深意。他面上不显,举杯道:“备谢过将军提携之恩。”
宴后,三人回到驿站。
“大哥,袁公如此看重我们,为何你似乎不太高兴?”文丑挠头问道。
颜良也疑惑地看向刘备:“乐陵虽是小县,但总比在军中做个普通校尉强。”
刘备轻叹一声,示意二人坐下:“二位贤弟可还记得我们结义时的誓言?”
“当然记得!”文丑拍胸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颜良补充:“上报国家,下安黎庶!”